江苏创新网首页

财经

甘肃脱贫村的致富“新经”

发布时间:2019-11-28 09:35:51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王朋 | 责任编辑:蒋梦雨

江苏创新网讯:一场小雪让黄土旱塬上的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汪集镇咀头村添了几分寒意,但村民们却忙得热火朝天。

  扶贫车间织造毛衣的几十台机器立冬后就没有停过,村民们终于在近两天赶上了交货期;家里养了牛羊的农户忙着把地里打的青贮饲草运回家;硬化的村道上,不少村民骑着农用三轮车,拉着满车洋芋往合作社跑。这个曾经贫困发生率达23%的贫困村正呈现勃勃生机。

  “咀头村以前可不是这样。”咀头村党支部书记何正英说,过去村里人均耕地只有一亩,旱地里长不出够一家人吃的口粮。就连吃水都是大难题,人畜吃水要到几公里外的山沟里挑。村里的7个社散落在十几条山沟里,连接村社的是崎岖的土路,有村民戏称这里“隔沟能喊话,见面走半天”。

  在新一轮脱贫攻坚行动中,咀头村发生了大变化。在当地政府扶持和引导下,村民们不仅喝上了黄河、洮河的河水,硬化水泥路也通到了各个村社。60名留守妇女从“围着锅炉转”的家庭主妇摇身变为“朝九晚五”的产业工人。有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扩大了牛羊养殖规模,从以前三五只羊增加到30多只。村民们念起了脱贫致富的“新经”。

  说是“新经”,其实靠的还是老办法。村民牟学成说,村里有养殖牛羊的老传统,以前缺水,村民甚至要用脸盆、水桶接屋顶融化的雪水喂养牛羊,不少村民还在青海德令哈、甘肃武威等地打工放羊。如今吃水不愁,极大提升了村民发展养殖业的信心。

  咀头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王凌鸿介绍,全村村民共有313户,现在基本实现养羊全覆盖。目前村里存栏的牛160头、羊1600多只,相较前两年,养殖规模提升了三成。

  养殖规模的扩大,带动了种植结构的改变。现在村头和地里随时可见一个个白色和浅蓝色的“大包”。这是当地推行“粮改饲”种植模式,村民把新鲜的秸秆连同玉米直接粉碎打包做成的优质饲草。

  “地里种不出够吃的粮食,却能长出优质的饲草,真没想到。”牟学成说,看着越来越多的村民种植青贮玉米,他也改变了“地里只种粮食”的传统观念,打算明年把家里仅有的2亩多地种上青贮玉米。

  种植结构的改变“反哺”牛羊养殖。今年全村收获青贮饲草1000多吨,可满足200头牛、3000只羊半年的饲草需求。

  如今,饱尝贫困之苦的村民们,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开辟了新天地。何正英说,依靠外出务工、牛羊养殖,咀头村在2018年末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脱贫后,村民自我发展的劲头也更足了,在牛羊养殖上搞起了“攀比”。看到哥哥牟学成养羊增收,牟学忠今年决定不再外出务工,返乡盖起了羊圈。

  今年5月,村里的联琦针织厂扶贫车间投入运营,留守妇女在家门口既能照顾老人孩子,又能增加收入。扶贫车间负责人徐莉介绍,现在她们每月能有2000多元的工资,很多都是第一次就业。截至目前,车间累计发货针织毛衣超过40000件。

  现在,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们都说“做梦都没想到”,但是村民们明白,只要人勤肯干,日子越过越有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