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创新网首页

财经

云南华坪“去黑增绿”发展生态产业 环境变美百姓变富

发布时间:2020-02-22 12:18:37 | 来源:中国环境报 | 作者:蒋朝晖 | 责任编辑:蒋梦雨

  看青山,享蓝天,晒太阳,吃鲜果,欣赏花间鲤鱼,清流穿城而过。冬季到华坪,真是太美了,根本找不到曾经“煤城”污染严重的影子……这是记者前不久到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采访时的亲身感受。

  华坪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金沙江北岸,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曾经“一天三顿饭,顿顿靠煤炭”,生态环境饱受重创的小县城,靠什么变成了山青水碧空气优的健康生活目的地?

  “一煤独大”陷窘途

  发展“黑色经济”,留下生态环境欠账

  华坪县总面积2200平方公里,含煤面积约为1500平方公里-1800平方公里,拥有煤炭资源可利用储量1.2亿吨,远景储量3亿吨,现保有可采储量约8800万吨。因分布零散、大小悬殊,全县四乡四镇皆有煤田。

  煤炭工业一度成为华坪县的支柱产业,2013年产煤高峰期原煤产量达740万吨,财政总收入13.3亿元中70%以上源自煤炭产业。受多种条件制约,这个产业“先发展、后规范”的情况非常突出,煤炭开采遍地开花,在给当地带来源源不断经济收入的同时,也使县域生态环境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

  记者采访时,华坪县煤炭管理、生态环境、发展改革、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等多个政府部门的领导干部,都对曾经的环境污染状况记忆犹新。

  据介绍,当时的华坪县城,晚上灯火辉煌,白天脏乱差臭。附近煤厂多且环保措施严重不到位,随煤而建的化工厂、水泥厂等就在城边,整个县城一年四季朦朦胧胧,到处都是煤烟味,不仅很难看到蓝天白云,连人们上街都不敢穿白衣服。

  丽江市生态环境局华坪分局副局长罗健说,当时矿井需要的大量坑木都从山上砍伐,森林遭到严重破坏,从而带来水源减少、水土流失等严重后果。煤矿经常放炮炸坑,使用抽风机吹矿洞废气,造成严重大气污染,县城酸雨频率增加。同时,洗煤、选煤等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也比比皆是。

  今年66岁的华坪县荣将镇龙头村村民刘宗顺对此更是深有体会。他说,那时山坡树少风大空气热,吹来的粉尘漫天飞舞,连眼睛都睁不开。自己在采煤区山上种树,挖的树坑里面浸出的全是脏水,牛羊都不喝。

  据了解,华坪县当时这种“一煤独大”的“黑色经济”衍生出一系列环境和生态问题,矿区环境恶化,水源枯竭、房屋开裂、地表植被破坏、地质灾害隐患等问题凸显,矿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下降。

  华坪县生态环境欠账,既在全县干部群众脑海里留下深刻烙印,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敲响了警钟。

  “去黑增绿”破困局

  走活转型升级路,拓宽高质量发展空间

  随着国家对煤炭产业政策的调整,从20144月开始,华坪县9万吨/年及以下的煤矿全部停产整顿,原有的经济支柱逐渐失去,这使县域经济遇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

  华坪县县长庞新秀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华坪县委、县政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主动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把环境约束转化为绿色机遇,加快制定绿色发展战略,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压减煤炭产能。一边做去“黑”的减法,积极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边做增“绿”的加法,大力发展以芒果为主的绿色生态产业,奋力闯出一条“矿业转型、矿山转绿、矿企转行、矿工转岗”的“四转”新模式。

  据了解,近几年来,华坪县立足现有条件,聚精会神调结构抓转型,新动能正在加快形成。全县采煤矿井从2014年的81对减少到现在的29对,2018年原煤产量锐减至81.25万吨;全县非煤矿山从42座整合重组为25座。

  目前,华坪县森林覆盖率达72.2%,全县以晚熟芒果为主,柑橘、核桃、花椒、茶叶等共同发展的生态产业种植面积达123万亩,其中芒果种植面积33.6万亩,居云南第一、全国第三。

  201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为39.9亿元,增长11.6%,其中芒果产业实现产值近20亿元,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2043元。

  同时,华坪县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环境监管。新设立县环境应急中心,建成投用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加快建设投运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项目,建成石龙坝清洁载能产业示范园日处理规模2万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并投入使用。彻底取缔关闭机焦生产线2条、地条钢生产线2条、硅矿石冶炼企业1家;全面完成6家石灰生产企业环保改造;深入实施砖瓦行业达标排放治理,督促6家矸石砖生产企业完成环保设施达标改造。构建了覆盖8个乡(镇)、51个村(社区)、899个村民小组的全覆盖环境监管网格。迄今,全县累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48件,移送公安机关行政拘留10人,实施停产整治1起、查封设施设备5起(9台套)。

  一手强力抓实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一手依法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取得新成效,华坪县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协同共进、互为支撑,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共建共享”入坦途

  做强生态经济,实现保护发展双赢

  华坪县委书记余丽军认为,努力探索出从“煤炭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带领全县各族群众加快推动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共同打造长江上游绿色经济强县,筑牢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的必然选择。

  近5年,华坪县没有发生重大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监测数据表明,华坪县酸雨频率从2003年的58%下降至2019年的2.56%;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100%;纳入监控的7个地表水监测断面和两个县级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取水口水质常年保持稳定达标。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使华坪县拥有的“九度”(温度、湿度、海拔度、洁净度、优产度、和谐度、多彩度、光照度、美誉度)资源更具优势,打造美丽县城、美丽乡村,主动融入大香格里拉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大力发展康养旅游产业的底气更足。2019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81.7万人,实现旅游收入7.2亿元,旅游业实现快速发展。

  在推进产业绿色转型的进程中,华坪县各族群众既是积极的参与者、推动者,更是实实在在的受益者。

  龙头村果子山有着远近闻名的万亩芒果园。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积极推动下,果园周边村民看准绿色有机芒果产业好前景,成立芒果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1900余户社员精心种植的1万余亩芒果树,把昔日茅草遍地、堆满煤矸石的荒山变成了风景迷人的花果山、村民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每到芒果成熟季节,前来这里体验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

  家住金沙江畔、年届七十的退休教师王道相说,自己所在的石龙坝镇临江村过去是丽江市18个贫困村之一,不仅缺乏经济收入,饮水也存在困难。那时江边山坡到处光秃秃的,雨季水土流失严重,江水浑浊不堪,根本无法取来饮用。

  “现在全村几乎家家种芒果,从山顶到江边,能种的地方都已种上了。江边植被变好,雨季入江沙量大大减少,江水不浑了。”王道相十分兴奋地说,“村庄变美,村民变富,大家从实践中慢慢悟出了一个道理:国家政策好,县里举措实,种芒果树不仅让村民增收致富,还能保护金沙江。”

  来源:中国环境报   ◆本报记者蒋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