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国家公园共落实中央和省级投入资金47亿元(人民币,下同)设、基础设施建设、科研监测、草原奖补、生态公益岗位补助等,为今年正式设园奠定基础。
记者11月26日从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获悉,三江源国家公园共落实中央和省级投入资金47亿元(人民币,下同),用于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和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科研监测、草原奖补、生态公益岗位补助等,为今年正式设园奠定基础。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生态保护处负责人介绍,2016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式启动后,官方在2017年至2020年斥资74619万元,实施黑土滩综合治理、草原有害生物防控、沙漠化土地防治、湿地保护、退化草场改良等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
此外,三江源国家公园共实施门禁系统、保护监测、科普教育服务、森林公安派出所、巡护道路、大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十大类101项,投资17亿元。
“治理前,有些草场稀疏退化,长杂草,土地裸露,”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澜沧江源园区管委会规划财务部部长牟永红给记者展示一张黑土滩治理前后的照片,“我们播撒中华羊茅、早熟禾、披碱草草籽,如果遇到好气候,雨水充沛,草长得会更好一点。”
据悉,在官方一系列政策、资金和项目的支持下,三江源科学实施一系列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加之受全球气候变暖三江源地区降水量增加、高山冰川融水增多的共同作用,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生态建设工程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生态保护和建设成效凸显。
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是中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包括长江源(可可西里)、黄河源、澜沧江源“一园三区”,总面积12.31万平方公里,涉及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和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曲麻莱、治多3县。(作者:张添福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