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创新网讯 备受关注的2019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奖结果于8日公示完毕,广东东软学院从全国42992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斩获1项国家一等奖和5项国家二等奖,成为国家一等奖中唯一的民办本科大学。
在本届竞赛中,由该校曹华林教授指导的李嘉怡、刘佳欣、郭子枫组成的参赛队荣获国家一等奖。回想起比赛过程,这三位学霸却直言“第一次这么崩溃”:解题策略出现失误、凌晨三四点思考解题思路、最后时刻提交论文……尽管期间波折重重,但是最终这个沉甸甸的荣誉,让他们的汗水有了回报,“一切都是值得的”。
赞
全省17项国家一等奖
东软学子占一席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创办于1992年,目前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之一。本届竞赛于9月12日-9月15日举行,共有来自全国及美国和马来西亚的1490所院校/校区的42992支代表队参赛。其中,广东赛区共有96所高校3185支代表队共计9515位选手报名参赛。
在获奖名单中,全国本科组共评出295项国家一等奖,其中广东有9所学校获得17项国家一等奖,包括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南方医科大学、广东财经大学、暨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广东工业大学和广东东软学院,广东东软学院更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民办本科大学。
此次获得国家一等奖的广东东软学院学生李嘉怡(电子商务专业)、刘佳欣(软件工程专业)、郭子枫(软件工程专业)都是大三学生,除了郭子枫是首次参赛外,另外两位已在去年大赛中有所斩获。队长李嘉怡去年还获得了国家二等奖。她表示:“我曾经很犹豫今年还要不要参加,最后还是咬咬牙坚持了下来,我想要再争取更好的成绩。”
关于数学建模,有人形容这是“用数学的方法来分析怎样做事情最合理”。数学建模竞赛的队伍需要不同的分工,如郭子枫、刘佳欣和李嘉怡分别负责建模、编程和写作。为了提高参赛水平,他们都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集训。在这50多天里,每天早上8点半到晚上9点半,他们都会沉浸在浩瀚的题海中,即使是周末也不会休息。与此同时,刘佳欣和郭子枫还是2017级ACM集训队成员,为了兼顾训练,这两个大男孩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
“我们常常做题到凌晨三四点,咖啡和茶喝了不少。”郭子枫说,尽管辛苦,但集训的效果很明显,进步特别快。“把题目做出来的那一刻,我们会特别开心,一切都是值得的。”
紧张
凌晨熬夜编程建模
最后时刻提交论文
数月的准备,终于到了检验成果的时候。根据比赛要求,参赛选手需要从三道题目中选择一道作答,在三天时间内解答题目并提交论文。今年竞赛的题目都来自社会、经济、工程等领域的热点问题,涉及高压油管的压力控制、“同心协力”(又称“同心鼓”)策略研究等生产与社会实践中的问题。
题目的选择是第一个挑战。开赛后,李嘉怡、刘佳欣和郭子枫很快就确定了选择“同心鼓”这道题。刘佳欣笑称:“因为三道题里,这道题是我们相对比较擅长的。”指导老师曹华林教授告诉记者:“这是三道题中最难的,从广东赛区的情况来看,只有20%的参赛队伍选这道题,非常考验参赛选手的实力。”
对于这道难题,三位学生都不约而同地表示:“第一次感觉这么崩溃。”这道题没有参考资料和相关数据,需要自行推导出来。为了把题目做到极致,他们在寻找解题思路时花了大力气。考虑到时间紧迫,刘佳欣和郭子枫决定先分别解答不同的问题。“没想到的是环环相扣的题目,后面的问题需要在前面的问题的基础上解答,我们出现了失误。”刘佳欣谈起当时的比赛情况仍心有余悸,从一筹莫展到灵感迸发,他们反复讨论,不断修改,直到凌晨三四点,才确定了破解难题的思路,而负责撰写论文的李嘉怡此时还无法下笔,已经非常煎熬。
比赛来到最后一天的清晨,刘佳欣和郭子枫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压力落到了李嘉怡的肩上。在这个团队里,队长李嘉怡起着“定海神针”的作用,遇到争论时,刘佳欣和郭子枫会信任地说:“都听怡姐的。”尽管非常紧张,但李嘉怡仍耐心梳理论文思路,不敢有一丝懈怠,这天晚上7时55分,他们终于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了论文。
秘诀
名师爱挖“好苗子”
参赛学生获奖率达95%
在得知自己获得国家一等奖后,几位“学霸”都直呼“不敢相信”“意料之外”。但在曹华林的眼中,这三个学生的综合实力都非常强,拥有拿国家一等奖的能力,他们选择的题目难度高,而对其他学生来说,可能就更难了。对于未来,李嘉怡等三位学生都希望能继续深造,获得这份含金量十足的荣誉后,他们的考研之路也将更加平坦。
自2017年首次组队参加建模大赛,广东东软学院就开始在广东省分赛中崭露头角,去年还实现历史性突破,首次获得国家一等奖,并获得2项国家二等奖。今年再获国家一等奖的同时,该校还将5项国家二等奖收入囊中。该校今年共派出24支参赛队参赛,其获奖比例高达95%。在学生们看来,他们的指导老师“老曹”——曹华林教授功不可没。
据介绍,曹华林拥有20多年的建模竞赛辅导经验,曾多次带出获得国家一等奖的学生队伍。去年5月,广东东软学院聘请了这位经验丰富的“金牌名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作为一位善于挖掘“好苗子”的老师,曹华林有一双“金睛火眼”。郭子枫说:“老曹教我概率统计课时,觉得我很适合学习编程,就把我引进去了。”在曹华林的鼓励和指导下,郭子枫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和探索编程的兴趣逐渐浓厚,并很快成为一名实力派选手。
对于学生的指导,曹华林也有自己的执着。“我不会放弃每一组学生,有的学生可能在高中时的学习方法有问题,我就会针对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让他们的潜力发挥出来。”曹华林的帮助赢得了学生们的好评,刘佳欣表示:“遇到曹教授是我大学里的一个转折点。” 从前害怕挑战的他,如今是曹华林口中充满拼搏精神的学生。“有时他会批评得狠,但我知道他是为我好,他是大学里对我帮助最大的老师。”(记者冯嘉敏 通讯员李惠旋、张子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