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音乐表演类考试特别强调即时互动、临场考察,又有音色本真还原、钢琴伴奏辅助等诸多方面的条件限定,非现场考核难度大。”近日,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表示,音乐表演专业的招生,采用“远程网络面试+线上提交视频资料”的办法是目前较为可行的路径。
疫情当前,共克时艰。作为具有93年历史的我国最早的音乐高等学府,上海音乐学院在疫情骤起时,便开始认真思考谋划远程面试改革举措、提前谋篇布局研究落地实施方案。
上海音乐学院在远程考试选拔与教学方面有着长期的探索与实践。2008年,在当时的网络条件下实现了与曼哈顿音乐学院的双向传送小提琴家祖克曼大师班。2017年,以远程方式与丹麦皇家音乐学院、美国克利夫兰音乐学院、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新世界交响乐团开展“五方全球乐队选拔训练”,取得了良好效果,并在上音附中固化了与丹麦皇家音乐学院的网络课程。
疫情当下,提交音视频资料或远程初试方式的最大优点在于能够大大减少人员群聚,降低风险,同时又能够最大限度地覆盖更多考生、突破时空和地域局限。学校已计划将这种方式运用到今后民族器乐等表演人才全球招生中去。
作为一项重大改革举措,上海音乐学院高度重视可行性论证与风险评估。学校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征询了每一位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的书面意见。结果显示,远程网络面试改革试点工作得到了全体27位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超过九成委员的认同。
通过远程网络面试、即时互动的考试方式,对考生的专业技能、舞台表现等方面予以考察;同时,考生可以事先根据统一的标准、格式,录制考试规定的曲目视频,提交相应平台,供考官进行综合评估打分,给出初试结果。在此基础上待疫情平稳后,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安排最终校考。同时,学校认为,在制订远程网络考试的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公平、尊重教育规律、符合艺术规律。国家教育考试是人才选拔、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确保选拔的科学性、公平性,要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同时也符合艺术规律。比如要侧重对表演专业的实时性考察,灵活调整网络考试曲目与题库,确保音质音色的保真还原度等。同时要特别关注音视频格式、录制软件选用的统一性、考生身份的审查认证、音视频资料的真实性鉴别、远程面试考官行为的规范性等问题。也应充分评估相关风险,形成具可操作性的方案将远程网络考试运用于音乐表演类专业的初选初试中。
二、精准施策、体现人文关怀、争取最优结果。对于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不同家庭情况的考生,要制订详尽的对接方案,做到精准施策,以期获取最优结果。在学校现有招考系统的基础上,利用第三方的技术工具搭建远程面试平台,以“评委在线面试+阅看在线提交视频”的方式开展专业初筛;对于特定区域考生做好兜底方案,特别是疫情重点地区考生、偏远地区考生,采取更为灵活、有效的考试方式,不让有才华的考生失去机会,体现人文关怀。
三、化危为机,加强区域合作、完善平台建设。疫情来袭,高等教育工作者应当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站位与高度自觉来看待前所未有的困难,同时,要有将危机转化为机遇,转化为推动工作尤其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动力。上海音乐学院在远程网络考试工作中,愿意先行先试,积累经验。一方面,加强区域合作、产教融合,尤其是利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中的合作优势,积极探索与信息技术企业、电信运营商的合作模式,试点建设更自主、更完善、更高水准的音乐类艺考云平台。同时,在探索中不断总结经验凝练成果,加快我国艺术类远程网络考试技术标准、设备标准、软件标准、考纲题库标准的成果转化,使音乐院校的远程教学、考试方式与社会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廖昌永说:“上海音乐学院愿意成为艺术类‘云端’校考改革的积极探索者,也期待能得到全国各兄弟院校的支持与帮助。我们将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秉持一个也不能少的工作原则,打好特殊时期艺考改革攻坚战,不辜负社会与考生的殷殷期望。”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