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发,东和店镇张赵村湖坡自然村人,小时候的一次意外事故导致其双眼严重受伤,经鉴定为残疾二级。妻子王凤仙身患多种慢性病,家中一个儿子,儿媳因忍受不了拮据的生活,抛下2个年幼的孩子不辞而别,随后,儿子也常年外出不归,两个年幼的孙子由王俊发夫妇俩抚养。
巨大的生活压力一度压得王俊发喘不过气来,但他并没有认输。身为贫困户的他,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终于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成为其他贫困群众学习的榜样。
夫妻同心艰苦创业。进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之前,靠着几亩薄地维持生计的王俊发夫妇日子过得捉襟见肘,两个孙子的学费、生活费,家庭的日常开支,妻子医药费......家庭生活举步维艰。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后,张赵村两委及村脱贫攻坚责任组按照程序将其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其确定帮扶人,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制定帮扶措施和脱贫计划;为王俊发夫妇合理办理残疾人补贴、办理低保、代缴医疗保险、公益岗位、安居工程......王俊发的贫困面貌彻底得到扭转,笑脸也常挂在他脸上。
生活虽然日渐好转,但从内心来说,王俊发并不满足。虽然身体残疾,但他身残志坚,是一个很要强的人。他说,虽然我眼睛看不见,但我还有手有脚,可以劳动,要是一直躺在政府的怀抱里等靠要,我不就成了真正的“残废人”了吗?通过在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政策知识及技术培训,他了解到自我发展搞种养殖不但能增收致富,还能得到政策补贴。经过深思熟虑,感觉养鸡效益不错,但是,没有技术,没有创业资金,很多现实摆在眼前。于是,他找到驻村第一书记王峰,说明自己的想法。王峰立即邀请镇技术员上门传授养殖和防疫技术,还为他协调申请了2万元的扶贫小额信贷资金。技术和养殖本金这两大难题解决后,王俊发的信心和决心更足了。说干就干,建鸡舍、购鸡苗、喂食料......,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批成品鸡出栏后,经过验收和出售,王俊发收到了脱贫路上的第一桶金,成功地向目标跨进了一大步。
随之,村委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镇畜牧站技术员的养殖技术培训会,他从不缺席。不久他便熟练掌握了养殖技术和防疫知识,紧接着是扩大养殖场场地,养殖规模由原来的500只扩大到1500只,随后他开始没日没夜地“泡”在鸡舍里,观察鸡的生长状况和习性、鸡舍内温度变化、通风状况,并且不厌其烦地请教专家,咨询技术,大大提升了养殖效益。
政策关怀帮扶到户。王俊发的创业精神深深打动了张赵村两委和村责任组。在帮助其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后,村两委和村责任组对其加大帮扶力度,为其申请了5万元的小额信贷资金,改造了残疾人无障碍设施,疏通硬化了鸡舍周边道路,为其销售成品鸡提供方便。还为其积极争取技术支持,寻找销售渠道。在村两委和村责任组的奔走下,镇畜牧技术指导员多次来到了王俊发的“鸡舍”,传授他最新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多方努力下,王俊发的鸡舍大幅度盈利,成品鸡直接销往县城大型农贸市场和周边乡镇超市。2018年,王俊发的鸡舍纯利润超过3.5万元,综合各项收入,光荣脱贫。2019年,王俊发的鸡舍纯利润再创新高,超过了5万元。一家人住上了舒适的房子,手头也有了盈余,不仅顺利的摘了“穷帽”,还间接的带动了其他贫困户走上了产业发展之路。
饮水思源回报党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没有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生活”,王俊发经常与妻子念叨这句话。
现在,脱贫后的王俊发心里又有了思量,“我是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富裕起来的,但是村里还有其他的贫困群众,他们的生活还不富裕,我应该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于是,他再次找到了村两委和村责任组表达了他的想法。村两委和村责任组决定,组织其他贫困户到王俊发家进行观摩,并由王俊发现场讲述致富经验,传授养殖技术。一时间,王俊发成了张赵村近20多户贫困群众的养殖导师,他还免费向部分脱贫后劲不足的贫困群众提供鸡苗和上门防疫服务,大家一有时间就向王俊发讨教养殖技术。在王俊发的带动下,20多户贫困群众通过走产业发展之路实现了稳定脱贫。
谈起自己的脱贫经历,王俊发说,下一步准备搞绿色养殖,还打算自己牵头成立农民养殖合作社,扩大产业规模,当全村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何实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除了有党和政府的政策帮扶外,还要彻底点燃贫困群众的创业激情,激发广大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由输血变造血,自力更生、自强不息,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实现脱贫致富。王俊发就是这样一个人,面对重重困难,没有“等、靠、要”,身残志坚,敢闯敢拼敢创,走出了自己一条光荣的脱贫致富路。(记者 田瑞德 通讯员 赵永超 来源:驻马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