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安徽省望江县鸦滩镇连塘城村的百果园合作社会议室,随着一句“我回来了”的浑厚男中音,门里进来了一位粗壮结实的男人。“他就是徐德志,我们都喊他‘板凳哥’。”理事长袁源介绍道。
天有不测,摸着石头过河
徐德志兄妹四人,父母常年身体不好。在两岁半时,他因高烧患上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肌肉萎缩变形不能直立。父母带他看遍了周边的医院,家里仅有的积蓄花光了,却丝毫没见好转,只能依旧在地上爬着。这让本就贫穷的家庭雪上加霜,父母整日以泪洗面。
八岁的时候,大他一岁的叔叔开始背着他上学。看到同龄人异样的眼光,听到别人议论他的言语,好胜心极强的他没有自卑消沉,反而暗下决心,“我不要被别人瞧不起,我一定要和正常人一样获得成功!”第二年,徐德志在康复训练中使用板凳时感觉方便多了,从此板凳便成了他的“脚”,这一“走”就是46年……
到了十二三岁,因家庭贫困,徐德志不得不放弃学业。他便跟人学着用木头雕刻制作烟斗,然后卖了换取生活费,后来靠着亲朋好友的帮忙,在村子里开了一家小卖铺,勉强维持生计。这时候,村里帮他申请到了残疾证,每年还能领到一些生活补助。但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三十三岁那年,徐德志发现了新的商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对水电材料需求很高,而村里还没有人专门做这方面生意。资金短缺是最大的难题,他靠着板凳一步一挪挨家挨户去借,起初吃了不少闭门羹,大家不敢也不愿借给他。“一个靠着板凳才能走路的人能做成什么大事呢?”苦心人天不负,徐德志的坚持和真诚打动了邻里乡亲,筹到一笔创业资金,并顺利开办了一家水电材料店,主要经营太阳能产品。
知难而进,思路一变天地宽
正在太阳能产品生意逐步在走下坡路的时候,偶然的一次朋友串门,徐德志遇到了袁源,从此开始了合伙开发荒山养鸡的新旅途。
刚入股百果园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时候,徐德志遇到了难题:一边是对乌骨鸡的养殖一窍不通,一边是缺乏劳动和管理能力。“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做人不能有依赖!”从小就不怕困难的徐德志,并没有打退堂鼓,在经营水电材料生意的同时,决定从学财务会计干起。
徐德志身体不便,但是脑子灵活。百果园合作社理事长袁源安排他跟在70多岁的会计后面学习,徐德志很快上手,并分担了大部分工作,闲暇时谈业务、喂喂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工作越来越忙,板凳已经不能满足徐德志的出行,家人筹钱为他买了个残疾人专用电瓶车。从此,无论路途遥远还是刮风下雨,徐德志再也不愁出门了。一条板凳、一个电瓶车,成为了他的“左膀右臂”。
合作社的工作每年能给徐德志分红七八万块钱,不仅改善了徐德志的经济条件,而且吃住在合作社里,生活问题得到了解决。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百果园养殖基地已扩大到3400亩,年可养殖纯种五黑乌骨鸡18万羽,合作社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安徽省产业扶贫十大合作社”等称号,五黑乌骨鸡蛋荣获“中国安徽名优农特产品交易会参展产品金奖”等称号。
2016年,刚过知命之年的徐德志又冒出一个更加大胆的想法:发展乡村农旅业。“这里有山有水,香茗山、褒隐寺水库,还有养殖基地,国家政策这么好,不愁没生意。”徐德志凭借板凳四处寻求投资人,并多方考察调研后亲自设计,很快,一座占地50亩集钓鱼、住宿、餐饮为一体的“褒城山庄”建成了。如今,站在水库大坝上望去,青砖红瓦,山水相依,绿意融融……
忆苦思甜,致富不忘修路人
靠着勤劳的双手和“顽强的板凳”,徐德志“走”出了一条阳光之路!致富的道路是艰辛的,一路走来,他的板凳已用坏了七八个。吃水不忘挖井人,他也深知这一路都离不开国家的帮助和亲朋好友的支持。
在转行发展养殖业的时候,他把四间水电材料店门面交给没有工作的弟弟和弟媳打理,按月给他们发放工资,还请周边的贫困户到店里上班。
帅红伢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媳妇因过不了苦日子离他而去,只留下一个孩子,弟弟帅小红也因智力残疾失去劳动能力。徐德志得知这一情况后,将兄弟俩安排在百果园负责卫生清洁工作。帅红伢高兴地说:“我现在一年收入有近两万元,对将来的日子也有了信心。”
合作社自成立以来,采取“合作社+养殖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发展五黑乌骨鸡养殖,目前已登记入社成员480户,其中贫困户386户。去年实现年销售收入1800多万元,贫困户人均净增收益8000元以上。
“我家有一亩多地,专门给山庄种菜,一年收入有两万元左右。”患有糖尿病的徐群根也正是因为在山庄找到了工作,加快了脱贫速度。山庄18名员工中有贫困户9人,年收入都在15000-32000元不等。
靠着一条板凳,徐德志在实现小康的路上渐行渐稳。“接下来,我还有很多想法,比如乌骨鸡的深加工啊,比如旅游开发啊……”谈到未来,徐德志爽朗地笑着说,“我生来就不服输,不想白来这人世间,我要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有价值,帮助更多的人摆脱贫困,带动更多的父老乡亲一起奔小康!”(文/柯思德 吴问娜 金慧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