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创新网首页

原创

溧阳吹响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冲锋号”

发布时间:2019-11-21 10:24:41 | 来源:原创 | 作者:肖福海 袁剑斌 | 责任编辑:丁璇


江苏创新网 近年来,溧阳市以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最美副中心城市”为愿景目标,坚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着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全力打造最美生态溧阳。


伴随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文明城市、世界长寿之乡”等一系列“国字号”荣誉的获得,苏南这座县级市小城溧阳令世人瞩目。


好山好水好风光,大绿大景大生态。紧随着“生态保护及绿化建设”铿锵步伐的加快,溧阳又吹响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冲锋号——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近年来,溧阳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根本追求。大力推行“好山好水好风光,大绿大景大生态”的发展理念,积极贯彻落实“维绿、靓绿、享绿”的工作要求,在创建江苏省园林城市、江苏省人居环境奖的基础上,结合住建部新的《国家园林城市系列申报与评审办法》和《生态园林城市标准》要求,加快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以加快生态绿城建设为目标,开展“三园、三道、特色小镇”、道路“一街一景”、公园“一园一品”建设,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宜居环境,促进“自然环境之美、景观风貌之美、文化特色之美、城乡协调之美”交相辉映的美丽溧阳建设。同时,在创造更加舒适的人居环境基础上,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通道,让绿色生态成为“聚宝盆”,千方百计加快富民步伐,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为全面小康标注新高度。

控绿留绿护绿

以规划为引领,统筹城乡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着力推动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稳步发展。坚持把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落实到“十三五”总体规划中,以“最美”引领城市发展,研究编制《宁杭生态经济带(溧阳)发展规划》和《溧阳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规划》。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完成了新一轮溧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和编制。集生态、游憩、景观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绿地系统蓝图初步形成。加强生态廊道的延续性及通透性,对城市西南侧的长山、西山和燕山周边进行用地调整,形成“十里青山半入城”的山水城市格局。

注重将绿色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各专项规划中,把握好开发与保护的平衡点,控制开发强度,节约集约开发,更多为绿色生态建设留白。构建生态网状结构,围绕重要河道、重要干道沿线和高速道口等节点,规划建设绿色走廊和色彩板块,进一步拓展绿色生态建设空间。

实施绿色生态空间规划管制,规定了7大类10个生态红线区域,总面积为405.1平方公里,占地达26.4%,从严把好绿色生态红线区域范围内及周边新、改、扩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关。配套出台了《溧阳市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暂行办法》《溧阳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监督管理考核暂行办法》《溧阳市生态红线区域监督管理评估考核细则(暂行)》,逐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制定了《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划定并公布绿线管理范围,城市园林绿化信息系统投入运行。


扮靓生态底色

始终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绿色福祉,每年制定“生态文明在行动”目标任务书,大力提升绿色生态品质。

“治”入手,综合施策整治矿产品生产运输秩序,累计关停采石矿9家、砖瓦窑25家、石灰生产企业15家、轧石企业24家、码头104座,有序推进矿产品运输专用通道,实现矿山管理、企业生产、路面运输、码头装卸“四个规范化”,大力推动矿山生态复绿,编制完成全市37个废弃矿山“一矿一方案”,按照“谁使用、谁修复”的原则,从制度层面推动矿山企业边开采、边整治、边复绿。深入治理畜禽养殖污染,编制完成《溧阳市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面积917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60%,关停畜禽养殖场(区)457家,其中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全部关停。

“清”入手,全面提升“清水工程”,出台《常州天目湖保护条例》,针对农业资源、上游来水、生活污水等3大问题进行系统化综合整治,沙河水库、大溪水库集中式饮用水资源达标率持续保持100%。落实各级河长355名、完成水污染物减排工程135个、治理完成133个黑臭河塘、关闭太湖二级保护区内5家化工和2家印染企业。“蓝天工程”建设步伐加快,364台燃煤锅炉完成淘汰,97家重点行业企业完成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83家工业企业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净土工程”先行先试,省内率先出台污染物场地土壤环境调查与修复系列规划性文件,初步建成污染场地全过程管理体系和数据库,实现土壤环境可视化查询。


转变发展方式

深入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切实把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大力提升绿色发展水平,针对全市所有工业园区开展区域环境评估,坚持“四个不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不批,不符合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的不批,不符合区域环境要求的不批,不符合老百姓环境诉求的不批,从严把好环境保护前置审批关,加大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力度,淘汰关闭落后产能项目64个。

倒逼企业绿色高效发展,在全省率先出台工业企业精准扶持实施意见,2017年,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同比增长17%,规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均同比下降10%。

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着力打造具有溧阳特色的土地综合整治示范区,2017年实施占补平衡、增减挂钩、工矿复垦项目总规模1.62万亩,新增面积连续2年居全省第一。

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加快先进制造、高端休闲、现代健康、新型智慧等“四大经济”升级步伐。“四大经济”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从2016年的36.6%提升到43%,其中休闲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较2015年提升了3.8个百分点。

进一步打响天目湖、南山竹海、御水温泉等“金字招牌”,着力布局建设一批高端休闲健康项目,鼓励和促进“溧阳茶舍”发展,香云小筑、竹马岭等一批精品美宿成为溧阳旅游新亮点。


共建美好家园

实施“建设美好家园”三年行动计划,以“生态绿城、生态美城、生态优城”为目标,相续投入资金约9亿元,围绕“增绿、扩绿、连网”三大措施,实施生态源保护、郊野公园、城镇公园绿地、生态廊道、生态绿道和生态细胞建设等6大类101项建设工程,“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城市景观初步显现。

深入开展全域绿化行动,强化生物物种资源保护,每年植树造林4000亩以上,全市新造林榉树、朴树、水池杉、国外松等优良树种造林比例达70%以上,全市林木覆盖率达31.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95%,建成区绿地面积1249.68公顷,建成区绿地率39.1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64平方米,万人拥有综合公园指数0.18,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89.61%,公园免费开放率100%。

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提升绿色生态宜居乡村品质,建成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2个,省级美丽乡村7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5个,并入选全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地区。5年来完成159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整治任务,建成接管工程18个,污水处理设施144套。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日处理能力800吨的垃圾中转站建成投产。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把低碳、节能、环保的要求落实到实处,全市节能、节水器具普及率达95%,通过完善城区交通网络、优化公交线路、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推广使用公共自行车,公众绿色出行率达62.96%,创新打造的365公里溧阳“1号公路”成为全域旅游、乡村振兴唱响全省乃至全国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彰显最美特色

“水似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近年来,溧阳市兼顾城市形态布局、用人功能、路网结构、景观资源等多方要素,合理布局各类绿地。按照居民“300米见绿、500米入园”的要求,推动公园绿地“10分钟服务圈”建设。老城区通过“见缝插绿,遇墙布绿,沿河披绿”等形式,拓展绿色空间。2年来积极添园增绿,增加500平方米以内的口袋公园8个、新建改建12处街头游园、10余个机关单位完成了围墙拆除,增加生态林荫停车场,实现空间共享。计划利用3年时间完成所有机关事业单位拆墙透绿工作,建设居住区和单位围墙绿化长度30000余米,河道披绿20000余米,改造老公园4处,面积达70000余平方米。新建和提升宋团城休闲景观带、天目湖大道、迎宾大道等近100万平方米精品园林绿地。沿河带状公园辐射城区、绿道绿廊串联城乡。功能完善、分布均衡、便民利民的城市公园体系基本形成。

积极推进居住区和单位绿化建设,建成园林式居住区54家,园林式单位44家。大力推进林荫路、城市绿地、生态廊道建设、新增城市绿地30公里。推广法桐、银杏、黄山栾等适生乡土树种,形成一街一景、一路一品,城市道路绿地达标率85.1%,林荫路推广率75.6%。


今日溧阳,青山妩媚,秀水潋滟,天更蓝、地更绿,正成为一座功能完善、生态优良、风光秀丽、宜居宜业的最美山水幸福城。 (图文/肖福海 袁剑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