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创新网讯 哲人曾言,人生如歌。来到中华园路1568号的昆山开发区国际学校文贤楼,开始专访该校甘乃仁校长时,我们意识到又要聆听一曲人生之歌了。这曲歌的主人,20年来奔波于台北、纽约和大陆,精心演绎国际教育特色旋律。如今,她正处于驻景挥戈的岁月。比起说来,她更喜欢去做;比起回忆,她似乎更愿意行动。在时代凯歌里,甘乃仁所谱写的教育华尔兹,已然缤纷。遗憾的是,我们只能为读者撷取这首人生乐章的几线曲谱,片段歌词。
在大陆连续度过20个国庆节的背后
世纪之交,她从纽约大学英语教育硕士毕业,机缘巧合来到这座多年以后被誉为“大陆小台北”的城市。曾记得,那年的大陆刚刚施行高等教育法,而昆山还是一座小城,不及60万户籍人口,170亿元左右的GDP,这一年《昆山日报》刚更名,甘乃仁校长忆起从前,如数家珍。
事实上,放到两岸关系大背景里看,1999年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一年前,距离昆山几十公里的上海,见证“汪辜会晤”开启两岸尘封多年来的政治对话;一年后,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的李登辉抛出“两国论”,让海峡两岸起步回暖的势头一波三折。
在这样的两岸政治气氛里,离开美国来大陆从教,是需要一些勇气的。况且这一来,就是整整20个年头。同样地,也是甘乃仁校长在昆山度过的第20个国庆节。
“非常巧,我在国内第一次过国庆节,正好赶上七天长假制度,所以印象特别深。”甘校长回想当初,昆山也许不像现在,进入长假期,很多人外出旅行探亲,城里人数反而变少了。那时候,外来人口不多,流动性也小,大家张灯结彩,鞭炮声声,喜迎国庆,“你路过街道社区,从人们眼神里就能感受到,对这座城市、这个国家的自信。”
对于学校来说,每一年欢度国庆,也都有新的内容。今年,同样有创新。“国庆系列活动的开展,基于学生、教师、学校三方展开。我们组织全校优先队员,进行“红领巾寻访”活动。我们安排同学们去拜访开发区党群工作部原副部长王建群,听王爷爷讲述昆山历史,了解城市变化发展的轨迹;我们召集党员老师走进昆山档案馆,通过一幅幅历史档案观展,从历史、文化层面树立爱国主义教育观。我们积极筹备建校15周年庆祝活动,推进校史编撰,明确建校计划,借此契机,把校园建设得更好。”谈起校务,甘校长娓娓道来,笑容洋溢在脸庞。
和“国庆岁月”一样,她的人生自然也和大陆紧密相连。“从小在台北,我基本吃西式早餐。现在却习惯吃奥灶面,甚至再油腻一点的食物,也欣然接受。”人总要向前看,在一个地方工作、生活20年,称它“第二故乡”,这是一种唯有自我感悟的经历。
如果说,20年前这座城市的自信,写在人们的眼里。现在,已进入人们心里、血液里。“最初,观察学校生源结构,几乎都是境外学生。哪怕十年前,也只有三四十名昆山籍学生,占比非常小。但现在,这个比例翻了好几倍。”甘乃仁校长一番数据解读的背后,是一位扎根“大陆小台北”的教育工作者独到感受。
从这种感受里,我们看到这座城市的蓬勃发展,看出昆山开发区国际学校的巨大变化,正在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二,30岁起步探索国际办学的“青春之歌”
一袭清爽干练的短发,身着深色职业装,脸上青春溢彩,我们在采访在学校文贤楼会客厅,在这间会议厅的荣誉墙上,见到一张会见贵宾时拍摄的情景。
当我们问起照片的来历,以及照片中人物的时候,甘校长打趣地说,“你们猜猜是谁?没错,就是我,那时刚满30岁。”她一边详细介绍昆山、苏州和台湾方面的领导,对建校之初的关怀与支持,一边露出微笑,笑容比照片里包含更多从容和坚定。
大陆圈内有这样一种观点:国际教育发展至今,面临的最大困难可能不是缺场地、资金和课程,而是缺校长。这话的意思,并不是说国际学校不想找优秀的校长,是优秀的校长候选人太少。
对于甘乃仁校长而言,成长台北,接受台湾基础教育;负笈北美,熏陶美式高等教育;学业有成,选择来大陆从教,而后办学。这样一个相对完整的中西教育背景和系统训练,使她具备比其他人更独特、辩证的教育视野和认知。经过二十年来的一线教育工作和管理实践,她拥有许多关于两岸、中西教育的心得与体会。这些教育观察的成果,都将融入开发区国际学校整体的教学理念与管理思想,成为这所学校生命力的基础与核心。
中华园校区,已走过15年不平凡的岁月。15年来,身为创办人的甘乃仁,亲眼培育、见证它的点滴成长,也有新的期待。“我蛮乐意地看到,现在大陆家长不再盲目崇拜国际教育。他们深知,国际学校的学生,无论是大陆学子、海外华人,还是外籍人士,以后走得再远,中国背景永远是他们的根基和独特优势。这些孩子能担当的最好角色,并不是完全西化,也不是固步自封,而是国际交流的使者。”甘乃仁校长讲到这里,让我们自然联想起一段流传很广的佳话。
从开国际毕业的一名韩国学生金相佑,2018年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不为外界所知的是,金相佑是逆袭的“学霸”。从外校转入初中部时,性格内向,中英文功底不深,功课成绩平平。正是在开国际6年的初、高中学习,让金相佑发生长足的进步。回韩国服兵役时,反而凭借中英文能力,被调到韩国国防部任专职翻译,并在退伍后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
金相佑的成功,成为甘式办学理念的生动案例之一,为师生们津津乐道。事实上,中西融合、兼收并蓄的教育理念,在这所国际校园里随处可见。
每年的9月10日,是大陆教师节。每年的9月28日,是孔子诞辰纪念日,是台湾的教师节。这样一来,开国际就把每年9月定为“教师月”,举办“班主任节”,开展各种论坛、沙龙,让中华传统文化根植国际校园。
打开学校的课外兴趣宣传册可以看到,慢垒、朱宗庆幼儿打击乐等独具台湾特色的课程,不仅让大陆学生接触别致的音乐旋律,锻炼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也把台湾特色课程带给在大陆上学的国际学生们。甚至去美国游学时,甘乃仁校长仍不忘寻找优质兴趣课程,把西方好的培训模式借鉴到大陆来。
所有这些都启迪人们,在国际教育里,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世界的,也是民族的。考试成绩好坏,并不是根本因素。选择国际教育,走国际路线,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培育学生底层思维和宽广眼光。
三、15年助学西南山区,“小小联合国”谱写一曲公益颂歌
育者,教子使作善也。这句出自《说文解字》的名言,成为开国际开展感恩、慈善教育的主旋律。从2004年中华园校区诞生起,15年来坚持举办每年一度的校园感恩义卖;2006年来又创新性开展阳澄湖慈善义跑活动,13年来规模从小到大,人数从少到多,影响力从无到有。通过这些公益创新,学校先后筹集善款近百万元,成为苏州地区较早开展公益教育,从未间断感恩义卖、慈善义跑的国际学校。
回想起十几年的爱心长跑,甘乃仁校长感到很宽慰。她说,这十几个春秋寒暑的感恩接力里,有来自欧、美、亚等世界各地的外教、学生,也有默默支持的家长、社会公益者,他们因开国际相遇,也因开国际构成一座爱的“联合国”。
对此,包括中国网、CCTV、国际在线、中国教育信息网、中国江苏网等多家主流媒体,曾先后报道学校举办感恩义卖、慈善义跑等活动,讲述资助贵州施秉县、湖南张家界等数百名贫困山区学生的感人事迹。他们纷纷把慈善公益称为“昆山开发区国际学校的一项特色和传承”,这无疑是对十多年感恩教育最好的诠释。
现在,学校感恩教育形式更加多元,内容更加丰富,校园义工社团、亲子共读、爱心家委、公益培训,汇成一座护爱城河。在采访中,甘乃仁校长向记者透露,即将迎来建校15周年,学校将特别邀请学生和家长代表,远赴西南山区,把这份沉甸甸的国际爱心当面送给助学儿童,也把山区学生的感谢和成长带回校园。
“上周我还受邀参加一个特别的慈善音乐会,筹办者就是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甘校长表示,能参加这样的活动,感到很欣慰。这充分证明学校对学生们的感恩教育,已经一点一滴浸入学生的内心,在校园内外传承。
爱的田野上,无数次扬起希望的风帆。可以预见的是,伴随慈善理念深入人心,义卖活动的常年普及,2019年新一届校园感恩义卖活动,势必全新跃级,亮点纷呈,令人期待。
有人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昆山开发区国际学校里,甘乃仁带领她的同事们,坚持教育初心,积极探索求变,把来自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小树、云朵,送进世界各地的大学校园。而这,是世界最幸福的事。
后记:在采访中得知,甘乃仁校长有三个孩子,都在开发区国际学校上学。老大更是在这里求学18年,今年如愿考取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系。谈起自家的教育经,甘校长坦言,尊重孩子兴趣,善于发现偏好,小心呵护,耐心培养。简朴一席话,意味深长,引人思考,而这不正是新时代家长们所共鸣的吗?(图文/胡玮 王畅 巫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