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创新网首页

文化

《没有了父亲的中元节》

发布时间:2023-08-30 15:06:01 | 来源:来源于网络 | 作者:胡定安 | 责任编辑:

江苏创新网讯  父亲还在世的往年,那个时候,在偏远的乡下关于中元节好像还没有这一比较正统的说法,只是说“七月半”而已, 后来才知道皇历上早就有了,只是那个时候我还小,对于这个“可有可无”的节日没能引起我的重视罢了,其实它是一个关于祭鬼的日子, 鬼节。那个时候我的理解就是祭拜一下死了的人,不仅仅是自己的先人,还包括了所有这个国家里去世了的人,但欧洲人也许不算在内,因为他们的信仰和我们东亚人不同,死了以后不一定会变成鬼。

这个节日因为它的内涵不仅仅是专属于某一个家庭的盛事,它还包含了“大众鬼”,民间有一种说法是:“饿鬼等不到七月半。” 意思是说在临近七月半之前的这几天(具体看你自己的时间而选定)大家就可以开始祭祀他们了,否则鬼们是等不及的。因此它也就不像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那样必须在某一个规定好的特定时间内举行而具有“普天同庆”的味道,因而这个节日也就打了一些“节”应有的折扣。记的那个时候过这个节日,一般家庭也就是马马虎虎的在家里面弄上一碗红烧肉、一条红烧鱼(必须是整的),另加一碗“豆腐圆子”(即用老豆腐抓乱后佐以香葱、生姜、鸡蛋清、鸡精、食用盐等搅伴均匀、用手搓如鸡蛋大小后放入油锅炸制而成的一道菜肴,和它成为“姊妹菜”的是“豆腐片子”,也是用老豆腐切成三角形后用油炸制而成,在没有“豆腐圆子”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它替代),一般一共就是如此这般的三个菜,但“此地人”也有用五个菜、七个菜来祭祀的(“此地人”指原生居民,我们一般称之为“蛮子”;从湖北的荆州、河南信阳的罗山县、光山县一带迁移过来的统称为“湖北佬”或“河南人”;而从苏北逃荒过来的一般称之为“江北佬”)。家里的女主妇把饭菜做好后,一般由男主人净手后,再把菜、饭、酒等一应贡品恭恭敬敬放置在家里堂屋的供桌上,大米饭盛上三碗,造型要求像“蒙古包”的穹顶一样的圆,筷子三双,酒三盅,讲究的人家还另加三杯茶水,三支香烟等一并贡上,这一切都要按照活着的人的消费水准来安排。离墙十公分左右,还须放置一个香炉,香炉的两边各配置一个蜡台,将这些程序走完之后,家里的男主就可以把事先“印制”好了的黄裱纸点燃(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已经用上“阴票”了,即“”冥币”,可以不用再将百元大钞用双手展平,在黄裱纸上“印”制了),双膝跪地,一边烧纸钱,一边祷告先祖鬼神们,祈求列祖列宗、各路鬼神要“相安无事,彼此友好,”口中念叨:“钱,大家都有一份的,不要抢!”等等, 并且要在天保佑这一家人,升官发财,身体健康,诸事顺遂。有些境界的人家还向这些鬼神们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甚至是世界和平......

父亲在世的时候,对于这样的一个个节目,一般是不强求我们必须要去做的,但多年的耳濡目染,我们兄弟俩也还是渐渐地无师自通起来,记得父亲去世前的头一年的那个七月半,我因为忙于外面的工程而没有回到老家去,父亲多少有些责怪、埋怨我过节都不回来:“定安哎,祭祖呢!” 我心里想:“不就是一个鬼节嘛,难道要我把事情放下专门回去给鬼们过节?” 那一年我在苏北新沂正忙于那个后来被人骗了的所谓的大工程呢,而且那时候我还没有购买属于自己的小车,出行只能依靠公共交通,时间安排上多少都有一些不便,现在想起, 是否是冥冥之中在天的祖先神灵们怪罪于我,因此而使我神志昏聩迷失了自我呢? 第二年,也就是我写的怀念父亲的“那个春天”,父亲就因病去世了。那一年的七月半,我为父亲烧了很多的纸钱,我请求父亲的宽宥,我祈祷父亲在天之灵一定要好好的,一定要和先于他的爷爷奶奶,大爹二爹等一应众亲们好好相处,天堂已没有病灾......之后的每一年,无论我身处何方,我都会力尽所能的赶回到老家去,为逝去的亲人,为普天之下的亡灵们烧一些纸钱,不为别的,只求一份心安。

关于中元节的意义我是这样理解的: 即一方面它强调了怀念祖先的孝道,让人们慎终追远;另一方面它鼓励人们发扬推己及人、乐善好施的精神,救济众生,换得社会清平。 它是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让人们始终要牢记我们民族的根本,因此,在庆赞中元节的同时,我们应该跳脱狭碍的“鬼”的角度,它传承的其实是一种孝道文化,期勉互爱。如果我们把我们的一些传统继承并发扬光大,那么,相邻的韩国、日本等等,他们所谓的“传统节日的申遗”又能怎样呢?因为世界东方五千年的文化根基在华夏呀!

母亲数天前给我打来电话问“......今年七月半能抽空回来不?” 我坚定的回答说“回呢!”我心里是这样想的:我还能陪我的母亲过几个七月半呢?她老人家都已经八十好几了呀,一个人孤苦伶仃的在乡下......

父亲已经走了,她也会在某一年的某一天走的。

作者简介:胡定安,男,1964年6月生,电话:18151913928,大专学历,热爱文学,作品散见于《大爱文学》、《天津散文》、《吴韵长歌》、和《中国散文网》,系《青年文学家》理事,《中国散文网》会员,其中《那个春天》荣获第二届“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现供职于江苏新苏阳建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