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创新网讯 湘军的势力伴随着军事上的胜利不断壮大,一时有“无湘不成军”的说法。清廷在依仗英勇善战的湘军的同时,对这支汉人部队也充满了警惕和疑忌,在湘军组建后的五六年间,曾国藩只顶着一个“兵部侍郎”的虚衔带兵打仗。湘军克复武汉,便有人向咸丰皇帝进言:“去了一个洪秀全,来了一个曾国藩”。
因此清廷任命曾国藩为湖北巡抚时,曾国藩的辞呈尚未寄出,清廷便已收回成命,另易他人。这不但使曾国藩很是难堪,也使湘军将领愤慨无比,大有造反之势。曾国藩后来还是稳住了阵角,“打脱牙,和血吞之”成了他忍辱负重、委曲求全的代名词。
而在湘军攻占太平天国都城天京之后,清廷对于“手持重兵”的曾国藩占据江南,当然是心有余悸。朝野大臣们对曾国藩的嫉妒之情很是炽烈,甚至有人上奏弹劾曾国藩。这些都令曾国藩惊惧之极,伤心之极。
虽然清廷仍有不满,但是因为太平军余部尚存,加上捻军活动猖獗,而重兵在握的曾国藩毕竟镇压了席卷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国,立下大功,以后还用得着。于是论功行赏,曾国藩加太子太保衔,赐封世袭一等侯爵,并加“毅勇”二字,赏戴双眼花翎,其它湘军将领一百余人也均获封赏。
以显赫的侯爵地位和两江总督要职坐镇南京的曾国藩,并没有春风得意、功成名就的感觉,而是不以为喜,反以为忧,内心不安。不少幕僚建议立王称帝,曾国藩在桌上用水写下“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十四个字。
这句话的意思是:站在绝高之处,面临无数诱惑,却终不为所动,独自坚守儒家的信仰,所作所为如高山流水,我心始终如一。曾用此诗表达了自己崇尚清高,淡雅的圣贤,不愿去称王称英雄,从而打消了众将的一番企念.这两句话描述的是一种大气魄,大场面,倚天观海,阳光照在海面,海天一体,浪花飞腾,此时的自己心胸犹如隐藏着流水高山一般淡薄而超然。
这两句是集苏轼和王安石诗句而成。苏轼在《和蔡景繁海州石室芙蓉仙人(石曼卿也)旧游》中开头写道:芙蓉仙人旧游处,苍藤翠壁初无路。戏将桃核裹黄泥,石间散掷如风雨。坐令空山出锦绣,倚天照海花无数。花间石室可容车,流苏宝盖窥灵宇。王安石的《伯牙》为: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故人舍我闭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多年所受的理学教育,使曾国藩绝无一点非分之想。曾国藩在可以黄袍加身、代清自立之时,却选择了激流勇退,避祸自保。他自裁湘军,将12万人的部队逐步裁减至一支“老营”。第一功臣曾国荃,也一度称病辞官,引退故里,其部25000余人的精锐部队全部遣散。
此时,以“禹墨为体、庄老为用”为信条的曾国藩,也在考虑自己后路了。于是,在湘军成为“强弩之末”的同时,曾国藩却竭力保留和发展源自湘军的李鸿章淮军。
图文来源:微信公众号 NJHFHHH (在旅行中感触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