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江苏是红色资源大省, 是新四军抗日驱寇的主战场。秦邦宪、恽代英、张闻天、周恩来、瞿秋白等党的早期领导人都来自于江苏,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江苏。江苏现有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1710处,丰富的红色资源,为我们学习、研究红色文化,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价值观,提供了有利条件。
为追寻先烈轨迹,展现鲜为人知历史故事,弘扬红色传统文化,本网特开辟“红色江苏”专栏。现分期发布红色文化研究专家周晓平撰写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万川东注,一岛中立”——这是古人笔下扬子江中的小岛焦山。焦山岿然耸峙于镇江主城区东北处的江中,与南岸的象山夹江对峙,因东汉焦光隐居山中而得名,又因碧波环抱,林木蓊郁,绿草如茵,满山苍翠,宛然碧玉浮江,是一处与金山、北固山并称为“镇江三山”的风景名胜之一,以山水天成、古朴幽雅闻名于世的秀美江岛。焦山东侧山脚下的茂密树林与嶙峋石块之间,有相连呈扇形,面朝长江入海口方向的8个用石灰土夯成的炮堡,这就是中外著名的焦山炮台。焦山炮台不仅是我国近代反帝斗争的重要遗址,也是镇江人民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的见证,还是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徘徊古炮台前,凝眸眼前历经几百年风雨侵蚀依然坚固挺立于江边的这组土黄色建筑,耳畔仿佛回荡着隆隆的炮声。
由于焦山扼守着长江的咽喉地带,被誉为“砥柱中流”和“镇江之石”,这里的地理环境十分险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早在公元12世纪的南宋时期,爱国名将韩世忠就曾经率领数千名将士驻扎在焦山岛上,截击南犯的金兵。公元13世纪后期,南宋与元军在焦山一带的江面上激战,出现过被古人赞叹为“焦圃险要屯包港,元宋兴亡战夹滩”的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近代焦山流传着许多中华儿女浴血御敌、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这些故事或多或少与焦山炮台紧密相关。
焦山炮台建于1840年鸦片战争前,当时的中国军队为了加强长江下游航道和焦山的防务,决定在焦山东麓建造炮台,与附近的圌山、象山和江北江都的都天庙等处的炮台形成犄角之势,史称“镇江要塞”。 据史料记载,焦山炮台的建造颇有讲究:为了将炮台建造成坚不可摧的堡垒,在还没有发明出水泥的那个年代,建设者们采用优质块石作为基础,再以黄土、石灰、细沙配糯米汁捣拌成三合土,分层整体浇灌夯实,最后形成表面涂有黑色保护剂、异常坚固的暗堡式炮台。整座炮台呈扇形,长约80米,宽55米左右,由8个暗堡式炮堡组成,共占地3000平方米。每个炮堡均配置德国制造的、当时最先进的40磅大炮1尊,除每个炮堡都配附有一座小弹药库以外,还另外在整个炮垒南端门外西侧设立了一座大型弹药库。
焦山古炮台在镇江抗英战斗中发挥出史诗般的作用。1840年英国为了向中国倾销鸦片,悍然点燃了史称鸦片战争的战火。1842年,英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于6月间打响“扬子江战役”并攻陷长江口。7月初,英军以76艘舰船和724门大炮组成庞大的舰队,共载有官兵12000人左右,从吴淞口溯江而上,直逼镇江和南京。面对气势汹汹的英国入侵者,“镇江要塞”的守军毫不示弱,誓死以弱抗强。7月15日,英舰弗莱吉森号和布郎底号驶近焦山以东江面探航时,焦山炮台与其他3座炮台守军同时向英军舰船发起猛烈的炮火攻击,给予英军以顽强的抵抗。在这场敌我力量悬殊很大的战斗中,英军除了江面上的军舰,还动用3个步兵旅和1个炮兵旅的强大兵力登陆,向镇江城发起总攻击。镇江守军和全城百姓在副都统海龄的率领下,与侵略者展开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战,使英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焦山守岛军民1500多人也与蜂拥登岛的英军展开一波又一波的白刃战,终因寡不敌众,炮台最终失守,守军全部壮烈殉国。战斗持续到7月21日,镇江最终被英军攻陷。
镇江军民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殊死抵抗和英勇悲壮的斗争传到了大西洋彼岸,曾经引起革命导师恩格斯的热情赞扬,他在《英人对华新远征》一文中称颂道:“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焦山炮台在我国近代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战斗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古炮台遗址的存在,不仅使焦山增添了一处不可多得的古代军事遗迹,而且染上了一抹英雄主义的雄壮色彩,它用无声的语言告诫今天的人们: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人们一定要居安思危,没有强大的国防,国家就不会有真正的太平盛世。
【作者简介】:
周晓平,现任江苏省房车露营协会副会长、江苏省徐霞客研究会副秘书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聘研究员。先后在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和江苏省旅游局工作。从事旅游行政管理工作和旅游文化、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智慧旅游研究20多年。兼职南京农业大学乡村旅游研究发展中心顾问、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兼职教授和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特约编辑。
出版过《江南》(台湾中华自由行丛书)《双休潇洒游江苏》《驾车自助游江苏》《驾车自助游山东》《驾车自助游安徽》《驾车自助游上海》《红色旅游名城南京》,美丽江宁丛书《筑梦家园》《名邑胜迹》,江苏旅游故事丛书《那些美景的无边风月》和《如何开发乡村旅游》等书籍近40部,编辑出版《印象江苏》画册,承担过“美好江苏”和多部旅游形象广告电视宣传片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