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江苏是红色资源大省, 是新四军抗日驱寇的主战场。秦邦宪、恽代英、张闻天、周恩来、瞿秋白等党的早期领导人都来自于江苏,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江苏。江苏现有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1710处,丰富的红色资源,为我们学习、研究红色文化,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价值观,提供了有利条件。
为追寻先烈轨迹,展现鲜为人知历史故事,弘扬红色传统文化,本网特开辟“红色江苏”专栏。现分期发布红色文化研究专家周晓平撰写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无锡市崇宁路112号古代建筑群,是无锡名流秦琢如的宅院,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秦邦宪(博古)少年时的旧居。1907年,秦邦宪出生于浙江杭州,童年时代在宋代词人秦观之后和无锡望族秦氏家族的光环下,跟随先后在浙江和上海担任小吏与律师的父亲,有着一段幸福时光。9岁那年,父亲染病辞职回到无锡,因家境困顿卖掉祖居老屋,租住在这里。当年冬季父亲病逝,从此,秦邦宪在这里度过6年清寒苦楚的少年时代。
这组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的晚清四进江南民宅建于清光绪末年,青砖黛瓦、庭院抱厦、马头墙矗立。其中有始建于明代、祭祀先祖秦观的秦淮海祠遗址。如今设立的《秦邦宪生平事迹陈列展》,真实、生动、形象再现秦邦宪同志辉煌的一生,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纪念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幼年的家境贫寒,养成秦邦宪生性沉静、不善交际的性格。为延续“书香世家”,母亲用含辛茹苦的微薄收入,支持他先后考进无锡县立第二高等小学和省立第三师范附小接受新式教育。从小他的国文、算术等功课就很出众,在同龄人中显得更为深沉、富有头脑,为他后来主动接受新思想,深入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以至投身革命打下坚固基础。
1921年,秦邦宪来到位于苏州的省立第二工业专门学校学习纺织技术,希望尽快工作,为母亲分担生活压力,供弟妹完成学业。就在那一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马克思主义也迅速传播到苏州。进校后,他接触到进步刊物《新青年》《向导》《创造周报》,多次聆听早期革命家恽代英、萧楚女的演讲,从中受到革命思想的洗礼,懂得了“革命”的涵义和意义。他在与旅沪无锡籍进步青年的交往中,思想觉悟获得长足进步,从为分担家庭生活压力读书的小圈子走向思考民族兴亡和国家大事的广阔天地。
思想觉悟的升华,使秦邦宪迈向革命行动。1923年,他加入进步社团中国孤星社,利用寒暑假回无锡宣传俄国十月革命。1924年,他加入由无锡籍学生在沪创办的锡社,主张与北洋军阀、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进行斗争。1925年3月,他在无锡各界举行的孙中山追悼大会上聆听了恽代英的演说后,相继加入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表示将为实现孙中山的遗嘱而继续战斗。
当年5月30日,共产党在上海领导工人和学生,为抗议日本资本家枪杀工人顾正红的暴行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抗议活动,遭到英国巡捕的镇压,酿成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年仅18岁、担任苏州“二工”学生会会长和县学联领导人的秦邦宪闻讯,不顾身患严重的肺结核病,在学习举行全校师生声讨大会。演说中,他由于愤慨至极,当场口吐鲜血。次日,他赶回无锡组织惨案“后援会”和抗议活动,推动反帝救国斗争。当年9月,秦邦宪被录取为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的学生,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立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次年,秦邦宪被派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时,他为自己起了俄文名字“博古雷洛夫”,在党内被称为“博古”。 1930年5月回国后,担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书记。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推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年9月24岁的他临危受命承担起党中央总负责的责任。
1933年1月,党中央在白色恐怖的上海难以立足,他将临时中央政治局迁往江西苏区,与苏区中央局合并为中共中央局。次年1月六届五中全会召开,他担任总书记,参与主导第四、五次反“围剿”和苏维埃政权建设。由于多种原因,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失利并被迫长征。遵义会议中秦邦宪失去最高统帅职务,但仍然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以后他多次检讨错误并取得同志们的谅解,担任过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创建和出任新华通讯社、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首任社长,翻译出大量马列经典著作。1946年,秦邦宪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担任宪草小组委员会中共委员。4月8日在乘美国运输飞机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终年39岁。
【作者简介】:
周晓平,现任江苏省房车露营协会副会长、江苏省徐霞客研究会副秘书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聘研究员。先后在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和江苏省旅游局工作。从事旅游行政管理工作和旅游文化、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智慧旅游研究20多年。兼职南京农业大学乡村旅游研究发展中心顾问、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兼职教授和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特约编辑。
出版过《江南》(台湾中华自由行丛书)《双休潇洒游江苏》《驾车自助游江苏》《驾车自助游山东》《驾车自助游安徽》《驾车自助游上海》《红色旅游名城南京》,美丽江宁丛书《筑梦家园》《名邑胜迹》,江苏旅游故事丛书《那些美景的无边风月》和《如何开发乡村旅游》等书籍近40部,编辑出版《印象江苏》画册,承担过“美好江苏”和多部旅游形象广告电视宣传片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