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创新网首页

资讯

扎根西北二十载 他打造出一支铍材料国家队

发布时间:2019-11-12 14:32:59 | 来源:科技日报 | 作者:王迎霞 | 责任编辑:丁璇

江苏创新网讯  为什么回来?这是中色(宁夏)东方集团(以下简称中色集团)西北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东新被问得最多的问题。

     第一次是在1996年。

    王东新出生在毛乌素沙漠南部的一个小村庄,通过高考,他成为该村的首位大学生。大四时,他以优异的成绩,从兰州大学物理系金属物理专业毕业。由于专业抢手,同班同学几乎都去了大城市,王东新却选择回到老家宁夏。

   老师曾多次劝王东新:“为了今后的发展,你要慎重考虑。”然而,王东新却毫不动摇。在烈日炎炎的6月,他来到位于宁夏石嘴山的中色集团。这一干,就是23年。

   第二次是在2009年。

  上班第9年,王东新考取了母校兰州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同时也考取了英国拉夫堡大学材料学院的全额奖学金博士研究生。在导师的支持和建议下,他踏上了留学之路。博士毕业那年,摆在他面前的选择更多了,但他依旧选择回到原单位工作。

  “对家乡有赤子之心,对工作有笃定之心,他作出这样的选择我一点都不意外,这从他极具宁夏特色的网名‘沙边子’就能看出来。”王东新曾经的同事张晨阳说。

  从科研一线走向管理岗

  参加工作以来,王东新作为项目负责人,共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10多项,在高技术武器装备、大科学工程项目、航空航天用铍铝合金研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王东新作为高新技术武器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研制的学术带头人,其开展的新工艺研究使制造技术实现了升级换代,推进了新材料性能、质量的大幅提高;首次将增材制造技术应用于铍及铍合金的制造,为我国稀有战略资源的绿色高效利用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王东新通过系统学习和钻研,在粉体合成技术、材料表征技术、金属及金属氧化物靶材等领域,推动了所在集团相关产业的发展。

  申请发明专利60多项、国防专利12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矿业冶金卷)、《中国工业史》(有色金属卷)等著作的编写工作……2010年,成绩斐然的王东新,被调至管理岗位,任国家钽铌特种金属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在新单位“烧”了三把火

  王东新入职的新单位“来头”不小:拥有自己的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既是集团技术与人才的孵化基地,又是科技部批准的钽铌行业工程化技术研究创新平台,其中的铍材料研究团队更是拥有业内“国家队”的美誉。

  王东新“烧”了三把火:强化管理、建设团队、开发新品,在引领行业发展方面作用突出。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的历次考核评比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都拔得头筹。

  为筹建稀有金属特种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2013年,王东新又被调入中色集团铍材研究所开展相关工作。该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5年10月顺利获得科技部批准筹建,由王东新担任副主任。

  这是宁夏第一个材料类国家重点实验室,王东新深感责任重大,也深知团队的重要。每当发现有潜力的苗子,他都会倾心栽培,并积极与相关高校采用“项目+人才”的培养模式、开展深度合作,由此培养出一批学术和技术骨干。

  在王东新的带领下,这支铍材料科研团队不断取得新成果。

  其中,三代核电用芯块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并替代进口,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大科学工程如“慧眼”卫星、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GECAM)卫星研制“眼睛铍”窗口;为国际大科学工程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研制第一壁板铍瓦,获国际ITER组织颁发的首个制造商国际认证证书,由此奠定了我国在铍材制造领域的国际地位。

  为西部人才建设鼓与呼

  团队科研成果不断,王东新本人也迎来了收获季。

  他先后入选石嘴山市“351人才工程”、首批青年拔尖人才工程自治区级专家、第二批宁夏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高端智库。今年国庆节前夕,他获得了“中央企业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但个人得与失,并非王东新的关注点。

  王东新说,宁夏当前最需要做的,就是用好现有的人才。为此,他向国家有关部委提交了支持西部欠发达地区人才和研究平台建设的建议,为推进西部欠发达地区人才建设工作鼓与呼。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团队现有人才‘想做事、能做事、有事做、做成事’,为我国国防军工和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国之重器的研制工作贡献‘宁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