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创新网讯 爬行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但有些爱干净的家长担心地上细菌多,宝宝在地上“摸爬滚打”容易接触到细菌,不安全。还有的家长觉得宝宝会站会走就可以了,至于会不会爬没多大关系。然而,儿科专家指出,爬行动作虽然简单,但它对宝宝的好处是多方面的。
首先,爬行时宝宝头颈抬起,胸腹离地,要用四肢来支撑身体的重量,宝宝的胸、腰、腹、背及四肢的肌肉因此得到锻炼,进而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更为站立和行走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宝宝躺着、坐着、趴着时,能得到的外界刺激还比较有限。如果学会爬行,宝宝会寻声做转头、抬头的动作,同时还会观察到远处的物体,并为之做出相应的反应,这些感官的刺激,均有助于宝宝的大脑发育和智力开发。
第三,宝宝爬行时,在父母的提示下不断地修正对物体的定位和运动方向,不仅有助于增加亲子间的互动,享受爬行的乐趣,还有利于宝宝前庭平衡的发育,提高宝宝对感知信号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加强其手、脚、眼等各个身体器官的协调性。
第四,宝宝在爬行过程中不断探索周围世界,有助于激发其观察、了解外界事物的欲望,培养好奇心,在日后的成长中更乐于探索。而且,爬行也有助于锻炼宝宝的意志和胆量,有助于自信心和个性的培养。
第五,爬行对宝宝认字有益。即使已经能站起来的孩子,也得再趴下多爬爬,而且爬得越好,走得越好,学说话也会越快,认字和阅读能力也越强。据调查显示,在阅读困难的患儿中,大多数在婴儿时期缺乏爬的训练,不会爬就走或是爬得不好。
因此,父母要为孩子创造一切有利于孩子爬行的条件。如留出足够爬行的空间,在保证家里温度适宜的情况下,不要给孩子穿得太多,以免爬行不便。即使婴幼儿没有经过爬就会走路了,再回过头来多爬也会受益。甚至年长的儿童也可以做一些以爬为主的运动,来训练协调能力。(魏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