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创讯网讯 2020年1月2日,腊八节。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慧眼观后厨 共治促食安”活动正式启动。在活动中,该局重点介绍了食品安全“互联网+监管”系统。与会的市领导和福田区区长黄伟、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李忠、深圳报业集团社长陈寅、人大代表郑学定以及市民代表深入超市餐厅,亲身感受到了食品安全“互联网+监管”体系的方便、快捷与高效。大家认为,深圳市场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探索,有效解决了监管与社会共治的两大难题,在保障深圳市民“舌尖上的安全”方面做出了重大的突破。
1
以问题为导向 向科技求革新
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衡量城市服务环境的重要指标,也是广大市民长期关注的焦点。自2009年大部制改革以来,深圳食品安全监管经过多轮调整,自去年农业业务归口食品安全监管后,真正实现了“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一道门、全链条监管。目前,全市持证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超过40万家。监管业务线条多、监管对象基数大已成为监管常态,传统的“人海战术”已无法适应当前新的监管形势;同时,网络订餐、网络订购、职业打假等新兴难点不断涌现,经营主体呈“散小多”的业态基本特征;食品安全现状与“安全、健康、品质”的消费需求尚有差距;与此相对的是,市民对食品的安全品质诉求和参与社会监督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如何破解“人少事多”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拿出自我革新的勇气,转变思维观念,依靠科技的力量,向科技要效率、向智慧要效能,构建以融合监管、协同监管为重点的新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营造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新局面。
2
深入学习调研 认真谋划推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深圳是一个年轻的移民城市,生活节奏很快,市民在外就餐越来越多,餐饮企业数量全国第一,食品安全备受关注。但我市监管力量不足,远低于万分之三的食品监管人员配备标准要求,基层食品专业化监管能力薄弱,监管人员中具有食品药品相关专业背景的仅占11.9%。同时,监管手段滞后,尚未构建食品安全监管综合信息平台,难于全面收集食品和食用农产品供应来源、检验检测、执法监督等信息,信息综合、共享利用能力差,面对庞大的食品消费人员和繁杂的食品生产经营行为,缺乏信息化、智能化的监管手段,使得监管效率长期得不到提高。
面对如此情况,2017年10月23日上午,分管市领导主持召开创建国家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城市与供深食品有关工作会议时指出,要认真学习领会并以实际行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的系列重要批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市主要领导关于深圳食品安全工作的相关批示要求。会议决定,要研究打造“供深食品”标准体系,加大人、财、物投入,从源头把控我市食品安全;要实施食品安全城市战略,打造人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并围绕这个战略目标,实施若干全面提升我市食品安全软硬件水平的项目。会议明确,由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牵头制定相关工作方案。其中,《阳光智慧餐饮工程》作为重要子方案,先行先试。
在《阳光智慧餐饮工程》的起草过程中,市领导专程带队赴北京市、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就相关内容进行学习交流,并前后6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起草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研究讨论《阳光智慧餐饮工程》内容,并先后四轮征集相关单位意见。
2018年4月,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着力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圳市市场监管局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思维,坚持“制度+科技+责任”的基本原则,围绕“智慧监管”和“社会共治”两个核心理念,通过“阳光智慧餐饮监管与信息公示系统建设”“互联网+明厨亮灶”“三网立体监管工程”等项目建设,打造集“监管部门+经营主体+消费者”三位需求于一体的食品安全“互联网+监管”平台,实现信息互通、监管互动、资源共享。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质增效,为食品经营企业提供便捷服务,为广大消费者畅通监督渠道。
3
线上智慧监管 线下整改提升
这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信息科技的浪潮让许多传统办法无法实现的监管和治理方式成为可能。笔者了解到市市场监管局的“互联网+监管”平台在“智慧监管”方面,一是致力数据运用和价值提升,以数据为核心,整合市场准入、食品监管、执法检测等核心业务数据,梳理、优化、再造业务流程,以任务管理为纽带,使“准入、监管、执法”等环节无缝衔接、高效协同。接下来,该局还将进一步深挖大数据统计分析、研判预警、便利服务等功能,实现精准判断、精准监管;二是以监管任务执行的高效化、便利化为主旨,打造“移动监管APP”,任务处理全程可通过手机完成,通过“点一点”“定一定”“拍一拍”“扫一扫”“算一算”等功能,减少数据整理、录入等操作流程,实现监管任务“指尖操作一键发布”“监管任务一次完成”,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三是创新探索“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应用,在硬件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依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针对餐饮单位9种常见违规场景,建立系统自动抓拍违规行为、监管部门审核推送整改要求、企业整改情况线上报送的一体化业务流程,通过政企互动,促进企业加强管理、落实主体责任,形成“线上监管-线下提升”的监管模式。
4
社会共治群众参与 市民扫码即可监督
食品安全涉及面广,产业链长,管理难度大。当前,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高度关注,对食品安全提出了较高要求。然而,食品安全问题是个系统性问题,与我国食品产业发展水平、社会诚信意识等多方面密切相关。根据当前食品安全的现状,要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单靠政府是不够的,食品安全必须社会共治,充分发挥企业、政府、行业、媒体、公众等各方的力量来共同保障。据介绍深圳市场监管局的“互联网+监管”平台在“社会共治”方面,一是着眼经营主体需求,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升管理能力为目标,开设企业端口,提供包括台账维护、人员管理、在线培训等功能,帮助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获取食品安全法规、监管资讯等信息,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企业“0跑腿”即可与监管部门互动。二是着力满足消费者参与监督的诉求,以公众服务便捷化为引领,开发食品安全信息公示系统,多渠道实现食品安全信息“阳光可查”,消费者通过在餐饮单位里粘贴的二维码、i深圳公众服务APP等途径,扫码即可查看量化等级、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等资质信息,以及明厨亮灶、日常监管、抽检检测等监管信息;此外,消费者还可以对经营单位的安全状况、消费服务等情况进行评价,督促企业诚信规范经营。后续,该局还将扩大信息公示范围,推出“市场通APP”,覆盖市场监管各条业务线,进一步提升市民参与感、获得感。
历史,青睐担当者;幸运,偏爱奋斗者。记者了解到,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深圳市食品安全“互联网+监管”体系已经取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成果,让监管部门、企业和市民感受到了好处,看到了希望,坚定了信心。
市市场监管局食品经营处处长李海平告诉记者,食品安全“互联网+监管”的有效运作,有助于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治共享共赢”的有利局面。对监管部门提高监管精准度和有效性;就企业而言,对守法者“无事不扰”,切实减少对经营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预;对违法者“利剑高悬”,违法必究,督促经营主体及时整改和自我提升。对社会公众,实现食品安全信息可查看、食品安全工作可参与,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新格局。
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李忠表示,改革永远在路上,我们清醒意识到,市场监管工作的改革创新已进入深水区,接下来面对的挑战将越来越大。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将继续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对标党中央赋予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的新使命,在食品安全智慧监管领域取得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基础上,全力以赴、只争朝夕加快“智慧市场监管平台”建设,奋力开创智慧市场监管新局面,向市委市政府、向广大市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易东 李伟文 徐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