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创新网首页

资讯

陈娜:益农为翼,青春逐梦绿色田野

发布时间:2020-10-11 17:54:09 | 来源:来源于网络 | 作者:吴叶飞 方莉 宋林珍 | 责任编辑:

江苏创新网讯  在溧阳市上兴镇练庄村的益丰生态农业基地,目前正是该公司蛙稻米的产销旺季。据公司负责人陈娜介绍,这批稻米采取的是稻蛙共生的技术,由于稻田养蛙可起到灭虫、除草、节肥、疏松土壤等作用,可以改善农业面源污染、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让水稻种植更加绿色环保,所以推向市场后很受欢迎。陈娜是一位80后,在当下年轻人多以城市为发展首选之时,她却反其道行之,选择深深扎根在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用科学技术带动乡亲致富乡村振兴。

陈娜推荐稻蛙共生稻米


从幼师到新农人  让青春在田野绚丽“绽放”

2014年,陈娜毕业后成为一名幼教老师。但仅仅2年后,她便辞去这份在旁人看来稳定无忧的工作,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创办了溧阳市益丰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并担任管理和销售的职务。我是从农村出来的,深知当下农村发展面临的问题。我们国家也在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呼吁号召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人到农村去施展才华,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农村需要生机,田野也充满希望,我觉得我应该回去。陈娜说。

基地稻蛙共生区


益丰是黑斑侧褶蛙养殖行业内首批全饲料养殖技术的开拓者。黑斑侧褶蛙,俗称青蛙”“田鸡,常常生活于池塘、湖沼区,如今被进了水稻田里,进行产业化养殖。陈娜和团队经过多年的黑斑蛙养殖技术钻研,已实现全面自主的黑斑蛙全饲料喂养模式,攻破了多年以来黑斑蛙不吃静态食物的难关,将养殖周期从活食喂养两三年压缩到全饲料喂养4个半月,将亩产200多斤提升到2000多斤,打破了黑斑蛙防病治病弱,生产周期长,亩产产量低等现状,让青蛙养殖做到真正意义上高增收、多创利的模式。此技术很快被立为青蛙养殖领域的新标杆,通过公司加农户的形式迅速推广,目前带动全国养殖户400多家4000多亩,且多家基地被评为当地的扶贫基地。

除了养殖优质的黑斑蛙之外,公司还引进了蟾蜍养殖,并科学运用蛙稻共生技术,以稻养蛙,以蛙护稻,建立了水稻种植与青蛙养殖融合的环保种养模式。村里的农户怎么也没想到,以前田里四处可见的青蛙,还能让自己走上致富之路。当地农户毛益民笑着说:我养青蛙已经有两三年了,地里有青蛙、稻米两份收入,一年一亩地大概能赚两万左右,所有的技术、种苗都由公司负责,卖不出去的话公司还会回收帮忙销售。

基地收获稻田蛙


四年来,陈娜走南闯北,联系全国各地的养殖农户,送去种苗,做好技术指导,并回收成品蛙代为销售。功夫不负有心人。黑斑侧褶蛙养殖及产业化项目先后获得江苏省青创赛一等奖,江苏省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江苏省创业创新大赛二等奖等多项荣誉。并受到CCTV7CCTV17《致富经》《科技苑》栏目五次专题报道。注册有中溧益农”“水产人”“青蛙兄弟14小类商标,实用新型专利两项。


从新农人到“网红” 让传统农业插上腾飞翅膀

这个蛙稻米口感软糯香甜,我们坚持现磨,坚持品质,确保新鲜,只为健康。比一般真空包装大米要新鲜很多,没有吃过现磨农家米的朋友可以购买了尝试一下哦……”831日晚上,陈娜初次试水带货直播,没想到蛙稻米销售业绩十分喜人。在随后的两三天内,陈娜每天晚上从7点半直播到10点,共接下了1500多份订单,卖出蛙稻米2万多斤。初尝甜头的陈娜欣喜不已,深切感受到了电商直播带货的力量。

陈娜在直播带货


过去的几年,公司的传统农业项目蓬勃发展,销售额逐年递增。但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却给了他们当头一棒,公司销售额遭受了断崖式下跌,陈娜意识到转型升级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今年4月,她打造了一个以个人形象为IP的抖音账号陈娜助农,每天发小视频分享农村创业经历、农村生活,目前已积累了11万多粉丝。从8月首播到现在,通过“陈娜助农”直播平台,蛙稻共生基地一千多亩的蛙稻米基本已被预定一空,同时还先后帮助周边养殖户卖出三千多斤滞销大闸蟹、十万斤大米和五百多只散养鸡。虽然量不是很大,但是我们看见了农业销售模式的新希望,更加确定了公司的发展方向:新媒体+传统农业。陈娜充满信心地说。

目前,公司专门成立了新媒体事业部,前往成都开展新媒体电商直播事业的学习交流,与专业人士就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做好电商直播、如何打造本土网红以及品宣加持,全链路营销等问题进行了座谈,还接洽了字节跳动(抖音母公司)的运营团队和广告团队,就农业产品在新媒体端的推广开展了首轮合作会谈。

回想踏上农业之路的4年多历程,陈娜坦言,她在农村这片创业热土上找到了前所未有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同时,她也有一个美好的愿景:我们做的这个抖音IP往后不仅仅是解决自己农产品销售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帮助更多的本土农业项目或农民把农产品卖出去,争取让溧阳的优质农产品卖出好的价格,帮助更多的传统农业项目进行升级转型。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在不久的将来能让新媒体的星星之火撩动溧阳传统农业的广袤原野。(图文/吴叶飞 方莉 宋林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