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创新网讯 日前,生态城制定了《中新天津生态城科技创新载体发展规划》,到2035年,围绕 “国际合作示范区、绿色发展示范区、产城融合示范区、智慧城市示范区”战略目标,生态城科技创新载体将形成“134”发展格局。
明确“134”发展格局
“1”即形成1个以“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为核心的科技创新载体链条。“3”即在空间布局方面形成3个科技创新聚集区,分别为:南部科技文化融合创新组团、中部信息园创新活力组团、北部智能制造与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组团,争取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加速企业发展、培育产业集群全覆盖。“4”即4大科技产业,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载体作用,实现数字文化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4大产业聚集。按照“134”发展格局,到2035年,生态城将建设成为创新创业文化厚植、创新创业主体活跃、创新创业服务优质、创新创业成效显著的“创新创业活力区”。
通过“定量、定位、落图”统筹规划
《发展规划》从“定量、定位、落图”三方面统筹规划创新载体、实验平台、生活配套等创新要素的总体布局。“定量”即通过规划,明确生态城科技创新载体的数量和规模要与产业发展需要相结合,避免过度建设。按照《发展规划》,到2025年,生态城创新载体总量争取达到8家,创新载体面积达到140000平方米,在四大产业领域初步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孵化链条。到2035年,各类科技创新载体数量达到15家以上,专业孵化器超过80%,各型各类科技创新载体有机配比,形成“接力式”的创新创业全孵化链条;累计新增孵化创业企业和创业团队达到5000个,孵化毕业企业达到4000家;累计获得有效知识产权超过10000件,创造就业岗位超过30000个;聚集一大批高端创新型人才。
“定位”即通过规划明确生态城未来科技产业发展模式和三大创新载体组团的孵化产业方向。“落图”即明确不同产业类型创新载体的位置。生态城立足总体发展定位,遵循创新载体空间布局规律,以强化创新集群资源凝聚为导向,形成“三大组团多点支撑”的空间格局。南部科技文化融合创新组团主要覆盖国家动漫园、生态科技园、企业总部科技园等相关区域,定位于实施“文化+”与“绿色+”融合发展战略,孵育更多绿色、先进、前沿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中部信息园创新活力组团主要覆盖生态城信息园及周边相关区域,定位于中新合作创新载体、首都资源溢出承载地和智慧产业聚集地,将围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产业和教育产业,布局科技创新载体。北部智能制造与生物医药创新组团主要包括津汉高速以南、中海大道以北围合的相关区域,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是该组团的产业主导方向。针对科技创新载体在建设过程中的具体需求,生态城还将继续完善适应科技产业研发孵化的配套环境,不断通过职工公寓、专家公寓、国际人才交流培训中心、会议展示中心的建设,强化对科技孵化载体的服务,让企业感受到更有“温度”的营商环境。
创新服务与管理模式
围绕主导产业方向和未来产业发展重点,立足创新创业需求,营造良好的“双创”氛围。生态城将以成立科技服务集团的方式,搭建一个由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科技创新载体运行管理平台。该平台以科技中介服务为切入点,为初创型企业提供技术交易、法律、财税、资产评估、政策申请、市场拓展、品牌宣传、创业培训等服务;为大企业提供资源对接、运营支持等全方位服务。同时,设立首期规模为10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母基金,母基金主要用于参股投资子基金,子基金将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融资需求而设立。产业引导基金的设立,可以充分发挥引导基金的杠杆放大效应,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生态城重点产业领域的投资,助推生态城重点产业培育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