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创新网首页

旅游

游汤山七坊,体验传统手作美食的乐趣

发布时间:2020-09-02 11:14:45 | 来源:南京江宁文体旅 | 作者:来源于网络 | 责任编辑: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快速走红的网红美食固然新奇,让人心动。却始终比不上传统手作美食,带给人的那份长久的舒心与无尽的回味。



舌尖滑过多少美味,内心深处记住的还是那简单纯粹的食材做出来的食物。传统手作美食是要花费心思的,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经过手的揉捏,留着人的温度,微妙的传递了熟悉而又丰厚的记忆。


何处秋风至?七坊最先闻。


位于江宁区汤山街道孟墓社区的汤山郄坊村,远离城市喧嚣,空气清新,依山傍水,至今传承着悠久的七大手工作坊,这里的农家特色美食最是让人念念不忘。



“汤山七坊”即豆腐坊、酒坊、酱坊、粉丝坊、油坊、糕坊、炒米坊。这些手工作坊用传统的制作工艺,古朴的工具,为我们现场展示制作传统农副产品的工艺流程。


豆腐坊


如果说哪种食物的做法讲究,那一定当属豆腐。



勤劳的郄坊村人坚持以祖传手工方法制作豆腐,40年如一日,每一步都遵循传统,真材实料。正是如此,豆腐坊才能做出醇厚浓香的豆腐,并成为都市观光客们最爱的农家特产之一。


酒坊


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酒与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春分侍花,夏至钓鱼,秋分登高,冬至围炉,唯其不变的则统统伴着酒。



汤山七坊的酒坊延用了古代的酿酒技术,给游客展现了酒的酿造过程和酒文化的发展。


酱坊


数千年来,“酱”一直是中国人餐桌上味道的基础。大酱作为一种普通的食材,却在人们的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三国时代开始用酱引子来做大酱,做成各种大酱,并且一直继承和相传到至今。



煮熟的新鲜黑大豆在酱曲的作用下,充分浸焖发酵,经过时间的孕育,成就独特的风味和营养的升华。大酱与热腾腾的白米饭的相遇,清水面捞出加两勺酱进去,所有平凡的食物都会被酱香点化得鲜香四溢。


粉丝坊


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记载有中国最早的做粉丝历史,至今已有1400年。七坊粉丝坊,选用优质的红薯淀粉为主要原料,结合传统工艺制作,最大限度保留红薯的营养价值。其丝条匀细,整齐柔韧;食用时清嫩适口,风味独特。



红薯做出来的粉丝细腻柔润,清爽可口,是纯正的乡村美味,红薯粉丝加入炖好的肉汤一起煮,香味绵长,越吃越有劲道,回味无穷,若是爱吃辣的朋友再加上点香喷喷的辣椒油,味道更美。


油坊


走进汤山七坊里的油坊,一股浓浓的麻油香味扑面而来,晃锅吱呀吱呀的晃动着,将石磨磨过的芝麻香油和渣滓分离沉淀。来汤山七坊村度假的游客每次走都得带两大瓶,都是冲着这“原汁原味”的老工艺而来。



在传统手工艺几近消失的今天,汤山七坊的潘家榨油坊,仍旧保持着祖辈传下的压榨工艺。精选原料,不添加任何化学制剂,保留油籽的天然营养和原汁原味。


糕坊


糯米糕是以糯米和面粉混合各类食材制成的糕点,温润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赋予郄坊村优良的糯米品质。智慧的郄坊村人一直传承着糯米糕的传统制作流程。



汤山七坊的糯米糕点香甜可口,松脆细软,回味绵长。逢年过节常常蒸上一笼,寓意步步“糕”升,健康长寿。


炒米坊


郑板桥的《板桥家书》中写道:”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家,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



八千多年前,中国黄河流域开始栽培黍,又叫糜子。炒米就是用这种古老的谷物,经过多道工序加工而成的食物,其手工制作法已经流传了上千年。


一台老式榨油机,一个有着年代感的豆腐石磨,一个土灶地锅……这些或许已经成为很多人的记忆,成为回不去的时光。汤山七坊让这些传统手作工艺“复活”了,古色古香的乡村,十足的传统味道,每一个作坊的背后都有不一样的故事。



走一步石阶,观赏农家乐园;推一推石磨,体验童年乐趣。游汤山七坊,享受乡村生活的惬意,游汤山七坊,体验传统手作美食的乐趣。


交通路线


1、出汤山沪宁高速收费口沿汤铜路向南行驶约10公里,到达郄坊村。


2、在中山门沿S122省道到达圣汤大道交界口(建设村),沿S002省道向南行驶约8公里到达郄坊村。


3、在南京绕城高速与万安东路交接口,沿G104国道向东行驶约15公里,与S337省道交叉口,沿S337省道向北行驶约4公里,到达郄坊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