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创新网首页

致富经

小村庄念活“粮改花”致富经

发布时间:2020-04-23 13:54:50 | 来源: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 | 作者:陈嘉仪 朱登峰 | 责任编辑:凌浩

“真的没想到,我种了30多年稻麦,一年忙到头,年收入不到两千元;51岁改行花木经营,如今成了百万富翁。”19日,位于磨头镇新港村的华夏花卉市场内,采购花木盆景的客商川流不息,交易声不绝于耳,11组村民谢国萍送走一位来自苏州的客户后,与记者聊起了“粮改花”走出富裕路的故事。

说到新港村花木产业的“无中生有”,不得不提一条路和一个人。这条路就是新204国道,这个人叫鞠久富,新港村的党总支书记。

3年招商永不言弃,

一条新路开拓富民道

新港村曾因地理位置偏僻而贫穷。东有如海河、西有长甸河、南有大寨河、北有立田河,长期被4条河道围困,交通闭塞,地少人多。“一熟稻,一熟麦,种到胡子白。”10年前磨头镇新港村除了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大多村民“仰仗”庄稼过日子,村民年均收入只有两千元。

村穷民穷,在全市出了名。2008年,新204国道穿村而过,鞠久富看到南来北往的车辆,打起了发展花木产业的主意。

当时,村民个个都是栽培花木盆景的门外汉,更不懂经营。在村民看来,发展这个技术含金量较高的产业,绝不可能成功。可鞠久富认定了这条路,开始四处奔走。浙江、山东等地的客商被他的诚心打动前来考察,可得知新港村穷得叮当响,发展花木产业没有一丝一毫的基础后,来一个,走一个。唯一不死心的只有鞠久富,3年招商不放弃,他富民的赤子之心,打动了一名独具慧眼的投资者。

一人领路百人跟进,2013年,占地1475亩的华夏花卉苗木市场和100多种争奇斗艳花卉,呈现在南来北往的过客眼前,他们纷纷停车参观,忙着选购。

每天晚上8点到10点,华夏花卉市场的商户们会开通网上直播,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坐在家里看“花”按“景”下单。去年,磨头花卉大数据中心在这里建成投运后,华夏花卉市场的商户们纷纷玩起了直播销售,月均网上销售额有6000多万元。

保姆式服务以商引商,

10亿元产业蓄足底气

“新港村种植业成功转型花木盆景产业,得益于如皋各级党委政府的鼎力扶持。”鞠久富说。

为做大做强花木产业,磨头镇规划建设了16000亩的花木产业园,镇政府投资建成总长度13公里的“六横四纵”道路和20多公里长的排水、喷滴灌系统。“遇到暴雨,村干部日夜巡查,突击抽排,6年多来,没有一块地的苗木淹过水。”带着福建口音的华睿花卉超市老板陈伯英告诉记者,她在华夏花卉市场租下万余平方米、经营上千个品种,从3月份起,她每天带领8个工人从早忙到晚上九点才打烊。“虽然受到疫情影响,我们的生意依然兴隆,前来采购的客户都排队等着结账。”

保姆式服务,成为华夏花卉市场以商引商的一张名片。随着前来加盟的商户不断增加,他们先后4次扩建,投资2.8亿元,形成集花卉、草木、奇石、盆景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吸引千余商户入驻,去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产业特色悄然叫响华东。

造型别致的盆景、地景大树,把新港村装点成绿色的海洋、田野上的园林。南通地区最大的蝴蝶兰生产基地就坐落在绿色丛中。“春节期间,15万株蝴蝶兰上市,批发价每株卖到25元以上。”淮安皇达花卉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平芳信心满满地说:“华夏花卉市场提供的5000平方米玻璃温室,拥有现代化的保温系统、风机湿帘、自动苗床等设备,为我们做大做强花卉产业锦上添花,今年销售将突破700万元。”

花木栽出“绿色银行”,

贫困户开心拿“双饷”

走进落户新港村的如皋市鸿轩育苗场,从荷兰进口种苗长成的凤梨全部卖完。32岁的小伙子梅蕊冬从扬州大学园艺工程专业毕业,而今就是这家育苗场的老板,他告诉记者:“我利用一技之长创办南通最大的凤梨繁育基地,依靠温度调节生长,这批凤梨元旦春节期间上市,不仅自己赚了100多万元,还带动周边农户增加了收入。”

“村里栽出‘绿色银行’,帮助我们困难户拿到了‘双饷’。”2665岁的村民丁正华全家五口人,就他一个人有劳动能力,妻子、女儿重残,3亩地流转给了花木合作社,年租金收入4500元,他在松秀家庭农场挖树,每天工资100元;有时去花卉市场装卸,每天收入100多元。

“企业+基地+农户”“市场+基地+农户”等多种发展模式,助力新港村60多名建档立卡低收入户脱贫,到2019年年底,收入均超过7000元。花木盆景产业带动入社农户867户,全村农民人均收入去年达到两万多元。

欣欣向荣的花木盆景产业,既有“高颜值”,也有“高附加值”。去年,新港村村营收入达80多万元,华夏花卉成为省级创业孵化基地、省三星级乡村旅游区。(记者 陈嘉仪 通讯员 朱登峰  来源: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