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在松溪县花桥乡寺坑村招沙甲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扶贫车间里,一条全自动智能碾米生产线正在快速运转,从稻谷清理、去石、碾米、称重到出米、包装,全部实现自动化。
“有了这套生产机器,一天可以出米10吨,大大提升了产量,我们在承接大订单时,底气更足了!”寺坑村招沙甲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启芳说。
寺坑村是松溪县最偏僻的贫困村之一,原本千余人的村子,现在常住人口不足200人,其中贫困人口占了近五分之三。寺坑村空气清新、水源纯净,是种植生态大米的最佳场所。这里的农户一直以传统耕种模式为主,对种植水稻有较丰富经验。2017年,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由村民骨干带领32户贫困户成立了水稻专业合作社,流转了250亩闲置农田,开始探索一条生态大米致富路。
“寺坑生态大米,米粒晶莹剔透微甜软糯,煮的时候满屋飘香,吃起来更是唇颊留香。”黄启芳表示,因为寺坑地处武夷山脉北端的高山深坳里,更高的海拔、更低的水温、更少的虫害,长达180天的生长周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造就了寺坑生态大米独特品质。
为了让生态大米走出深山,合作社成立之初就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尝试,借助互联网电商,发展“共享稻田”的精准扶贫模式,把消费者和农民直接联系起来,消费者出钱,农民出地、出力,双方共享互惠。同时,在松溪县电商办的帮助下,联合银行、企业、合作社等,共同发起了“大米烹香 父爱如山”众筹活动等,成效显著。
今年2月份,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经寺坑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李春芳牵线搭桥,合作社早早与贫困户签订粮食收购合同15份,并免费向贫困户提供有机肥10吨。“合同订购价每百斤180元,高于市场价60元。”李春芳说,“这不仅有利于贫困户增产增收,实现精准脱贫,也将加快区域粮食生产。”
“签订购粮合同,吃下了定心丸,我们心里就有底了,种植稻米的劲头也足了。”谈及合作社提前签订购粮合同的举动,寺坑村贫困户黄大兴高兴地说。
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当地党委政府积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原生态的水稻种植,并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利用电商平台、县供销商城、团县委“团团助农”、厦门港务集团和名特优产品进社区等渠道销售大米,增加农户收入。目前,在寺坑村,当地群众通过种植生态稻米,亩均增收500元以上,全村参加生态水稻种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生态大米成了群众实实在在的“致富米”。 (作者:吴振伟 来源: 大武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