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韵天成”《牡丹亭》诗书画展系列报道之三: 访著名画家、益生书画院院长张永荣
2020-11-24
大字

江苏创新网讯  目前,雅韵天成《牡丹亭》诗书画展在南京古崇正书院如火如荼举行。记者了解到,此次雅韵天成《牡丹亭》诗书画展能够顺利举办,得益于益生书画院院长、被誉为“军中一枝梅的著名画家张永荣的精心策划和组织。

(张永荣在雅韵天成《牡丹亭》诗书画展上作主题发言)

(作品:香中别有韵)

(张永荣在潜心作画)

(作品:喜登梅)


张永荣,浙江浦江人。浦江地处浙江中部,素有“文化之邦”、“书画之乡”之称。因从小受诗书画的熏陶,张永荣自幼便喜欢舞文弄墨。1970年应征入伍后,历任部队电影放映员、电影组长,后任南京军区电影站站长,前线文工团政委。数十年的军旅生涯,造就了他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革命情操,同时也不断厚重了他的艺术功底。

张永荣院长告诉记者:“自入伍后即潜心钻研美术,部队首长发现自己是个好苗子,便选送到南京军区工程兵政治部美术班学习。进美术班培训不久,便脱颖而出,所创作的年画《进村》和《放映之前》被入选南京军区美术作品展。从此以后我的学习劲头更足了,经过刻苦努力,渐渐地成为了美术班的佼佼者。”

(作品:日落松风起)

(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言恭达为张永荣个人画展题词:文心添锦绣,笔底起波澜)

(作品:两岸春光熙)


回到部队后,张永荣虚心向人求教,苦练丹青、笔耕不辍、创作热情不断高涨,其作品多次在军区、全军和全国获奖。后经著名国画大师方增先生提携指点,张永荣的绘画技艺和功底日臻完美,尤其是练就了一手娴熟的花鸟画技法,以及各式精湛的画梅技法,很快赢得军界画坛赞誉。自此,“军中一枝梅”在华夏画坛盛传。

“梅花香自苦寒来!”张永荣十分崇尚梅花,他常说:“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作品:和谐家园处处是春天)

(作品:丰硕)

(作品:紫霞湖春色)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张永荣受命担任南京军区文工团政委后,搬离军区大院至南京东郊卫岗文华园居住。卫岗与梅花山比邻,从此他更深地爱上了梅花,并被业界称为“梅痴”。平日里为观察梅花的生长和习性,张永荣经常起早贪黑往梅花山跑,梅花长苞了、开花了、怒放了,他都有写生记录。尤其是梅花山飘起了鹅毛大雪,大家都往家里跑,而他却裹着军大衣往外冲,目的是更好地观察和记录雪中梅景,为绘就各式“寒梅图”积累素材。

张永荣笔下的梅多为虬干盘屈,新花傲雪,艳中犹存风骨。众多行家点评:非得梅之精魄者,难识其直性。画梅多了久了,张永荣更理解梅花的含义。古人认为梅具四德:初生蕊为元,开花为亨,结子是利,成熟时为贞。后人则认为梅花五瓣象征五福,即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赠人玫瑰手有多余香!张永荣时常用自己亲手绘就的梅花图馈赠亲朋好友,他说这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

(作品:青香远逝)

(作品:紫气凝寒香)

(张永荣与《鹤鸣报春丹青人长寿》大型画作合影)


张永荣获得诸多荣誉以后,为人仍十分低调。他逢人便说,中国画坛英才辈出,成绩归功于过去,唯有勤奋努力、不断攀登才能永葆艺术之路常青。

正如他的战友、中国作协会员、江苏省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一级作家陆幸生所称颂的:永荣为人低调、随和、深沉、谦逊、严谨。生命中虽一度因病干扰他的创作,但他与病魔坚强斗争,终梅开二度。近年来他又挑起了益生书画院长重任,在梅花山与清凉山之间发思古之幽情,绘山水之胜景,点万花于丘陵,作品境界豁然开朗,笔墨日益成熟,其作品已达到了随心所欲不逾矩之阔达境界。

张院长的山水画更加气势磅礴,苍浑华滋,意境深邃,风格老辣,许多作品细而不纤,粗而不犷,在平实朴茂的风格中讲究气凝笔力,韵在墨彩。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称赞他的山水画作是:“文心添锦绣,笔底起波澜。”

(作品:花好月圆)

(作品:浦江源头栖花坞)


采访中张永荣院长告诉记者,益生书画院是南农食品集团朱益生董事长出资倡导成立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它以慈善公益为宗旨,坚守“聚大爱、行大善、得大道、成大家”的理念。在名誉院长言恭达先生的关怀指导下,先后成功举办了益生书画慈善高端文化沙龙、海峡两岸百位将军书画作品公益展、全国百名抗战老兵万岁宴,“益生同心,崇正问道”2018春季书画展,以及组织捐助盐城阜宁风灾地区贫困学子作品义拍、新疆赴来宁学童书画作品捐赠,以艺抗疫书画作品网络义展义拍等一系列公益活动,为构建成人达己,尊崇正道的核心价值观作出了努力。

(作品:静山梦圆)

(作品:岁寒三友图)


谈到举办此次向大师致敬!雅韵天成《牡丹亭》诗书画展活动,张永荣院长说,这是一次艺术家的思想碰撞,目的是通过纪念汤显祖诞辰470周年,焕起民众对戏曲大师的热爱和崇敬,从而激发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追求和喜爱。巧的是中国古代戏曲大师汤显祖当年曾在崇正书院讲学,并在金陵生活了8年,与南京有着许多不解之缘。他希望通过举办此次诗书画展览和曲艺展演,以及专家座谈交流等活动,能够产生一些思想共鸣,为重振古崇正书院、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图文/朱旭先)


相关文章
首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