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艺术之旅咏叹之五•戏曲艺术的记忆与熏陶
2024-10-09
大字

音乐戏曲美术本就是不可分割的姊妹艺术,

我从小就在戏曲氛围中感受到了艺术的真谛。

我无法忘记祖父曾带我去县城礼堂听戏,

感受到了地方戏曲所独特的优美气息。

 

我的家乡早就有组班搭台唱戏的本地习俗,

在苏楼村诞生了流传四省的拉魂腔柳琴曲戏。

我的祖父亦曾经组建戏班参加巡回演出,

五里八乡晚上时时听到阵阵锣鼓声密。

 

云峰的父亲也是一位喜欢听戏唱戏的粉丝,

他祖父曾经卖地三十亩让其来学习花旦青衣。

嘹亮的歌喉能将人的灵魂勾走茶饭不思,

那应该是乡野飘过来的一缕文化传奇。

 

我无法忘记夏夜曾随大人乘凉纳闲的时候,

看夜晚的银河呈现出来朦胧美妙的亮丽身姿。

无数闪烁的星光渐趋明亮给人无限遐想,

青纱帐中传出来的夜虫鸣叫如在梦里。

 

大人忽然按捺不住有清唱一曲的闲情逸致,

檀板清脆的三下响声过后都随之进入了正题。

我倾听二胡拨动的悠扬弦丝发出的声音,

优美的腔调真如同哀怨般的如诉如泣。

 

唉,艺术本就是年青人所创造出的文化精魂,

应该是生命流光掠过后的一抹幽深记忆。

 

按:我无法忘记夏夜乘凉时看银河的模糊亮影划过天际,每每在打麦场或村口听长辈谈古论今。有时兴致起来,他们中擅长音乐、爱好戏曲的人会清唱一段助兴,或者从家里重新拿来乐器吹打一番,檀板轻响,常给人如做梦一般的感受,我却往往不能坚持到头,会在悠扬的曲调或大人谈话声中沉沉睡去。以后又在磁带中陆续听到京剧名家谭鑫培、言菊朋、奚啸伯、杨小楼、余叔岩、金少山、周信芳、裘盛戎、梅兰芳、尚小云等人的唱腔选段而陶醉痴迷,且喜读艺术家传记,应该与早年的这一段经历有关,从而打开了书画艺术、诗词韵律和节奏的大门。以后上学又读到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等,总会产生强烈的共鸣和熟悉感。中国文化、中国艺术的根、生命、灵魂应在乡村。

 


赵启斌,原籍山东滕州。中国文艺家评论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员,中国致公党党员。1993年至2000年在南京艺术学院学习并担任林树中教授学术助理从事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工作,2000年供职南京博物院古代艺术研究所,从事中国美术史、中国书画理论及历代书画研究。先后独自或参与完成四十余部画集、著作、编著的编撰或著述,完成专题文章、研究论文数百篇。

相关文章
首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