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创新网讯 12月11日至13日,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浙江好腔调”曲艺优秀曲目(中篇)展演在浙江省金华市文化馆举行。少儿金华道情《田鸡卖塘》、浦江什锦《击鼓骂曹》、杭州小热昏中篇曲目《杭城奇案》(选回)、嘉善宣卷《宾旸门》、绍兴莲花落《孝子传奇》等节目精彩亮相,赢得了观众的热情掌声。
金华道情是深受当地百姓欢迎的民间曲艺形式,又称唱新闻、劝世文,源于唐代,宋靖康年间传入民间,明朝时成熟,清朝时已达兴盛。现存的金华道情曲目中根据清代发生在金华一带的故事编成的曲目有几百首。舞台上,只见表演《田鸡卖塘》的6位学生手捧道情筒热闹开唱,两片简板或急或徐,饶有腔调地附和着节奏一逗一唱,生趣盎然。“《田鸡卖塘》由金华市婺城区文化馆副馆长章晓华创排,用金华方言唱响乡村振兴主题,宣传垃圾分类,助力文明金华建设。该作品在2019年浙江省曲艺新作大赛中获得银奖。”金华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任文俊说。
一根条凳、一面锣,一口伶牙俐齿,幽默地用杭州方言讲故事,引得观众或凝神静思,或捧腹大笑。这就是起源于清末、拥有百年历史的杭州街头说唱曲艺——国家级非遗项目小热昏。杭州小热昏与金华道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兼具说时事、唱新闻功能。杭州滑稽艺术剧院青年演员金一戈表演的杭州小热昏《杭城奇案》,讲述了发生在明朝杭州城的惊天命案,故事跌宕起伏,让第一次观看小热昏的观众大呼过瘾。金一戈希望小热昏不再为传承发愁,有几处专门的表演场地,有一批喜欢的人来捧场。为此,金一戈每周都会去杭州市清河实验学校上曲艺课,为传统艺术推广不遗余力。
绍兴莲花落又称莲花乐、莲花闹,是浙江绍兴一带的曲艺种类之一。形成之初以沿门说唱为主,此后艺人又开始以绍兴方言说唱长篇书目,其说表语言通俗生动,唱词通顺流畅、幽默风趣,有说有唱,以唱为主。钹子书则是江南吴语区特有的地方传统曲艺形式。据《松江县志》记载,钹子书形成于清道光年间,现今主要流传于浙江嘉兴平湖一带。演唱者以竹筷自击钹子掌握节拍,曲调简单,具有吟诵风格,且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据悉,浙江曲艺源远流长,形成了众多特色浓郁的地方曲种,现有国家级曲艺类非遗代表性项目24个,涉及23个曲种27个保护地;浙江省级曲艺类非遗代表性项目49个,涉及39个曲种,62个保护地。近年来,浙江积极探索曲艺保护的有效途径,连续举办曲艺传承发展论坛和交流展演,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在改善曲艺传承发展环境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
目前,浙江省级财政已安排专项经费2240万元,连续两年对省级曲艺类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工作开展全覆盖补助(宁波市单列除外);连续3年举办全国曲艺传承发展论坛及交流观摩展演,共邀请全国65个曲种356位曲艺传承人来浙江交流展演。
12月12日,实施《浙江省曲艺传承发展行动计划》座谈会举行。会议按照“科学保护、提高能力、弘扬价值、发展振兴”的思路,旨在加强传承人群队伍建设,推动出人、出书、出效益。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曲艺专委会施莉萌提醒,曲艺创作要静下心,切忌急就章。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专家周鸣岐建议,曲艺表演可与新媒体融合,吸引年轻人的关注。“曲艺不光要有好内容,还要培养观众。观众队伍壮大了,创新与传承才有意义。”周鸣岐说。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胡雁表示,传承人是曲艺活态传承的核心,他们的坚守是曲艺薪火相传的基础。传承不能僵化,创新不能变味,他强调,要对《浙江省曲艺传承发展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做到“认识再提高、行动再落实、合力再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