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府建筑群里,暗藏八条轴线,你知道吗?
南京黄飞鸿专栏2020-02-12
大字


江苏创新网讯  南京总统府建筑群位于六朝宫城遗址,历经明代王府、两江督署、天朝宫殿、临时大总统府和国民政府等官衙府邸。1871年曾国藩重修督署时才奠定建筑群现今的基本格局,其后,几度改建,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建筑特征。“轴线”是中国传统建筑布局的中心,总统府建筑群就有八条轴线贯穿其中。通过建筑群中的这八条轴线,既能把握到建筑脉络,也能感悟出历史变迁。

 

1、 西一轴线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室是这条轴线的核心,这条轴线由临时大总统秘书处、中山广场、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室、国民政府参谋本部楼组成。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办公室是一幢仿法国文艺复兴风格平房,坐北朝南七开间,中为穿堂,是清末两江总督端方赴欧美考察回国后所建,初名为“宝华盫”,作为接待重要宾客的馆驿。因位于督署西部,又名“西花厅”。

2003年,根据史料复建临时大总统秘书处系。秘书处负责相关文牍事务,印鉴管理、部门协调以及协助总统日常事务的完成。秘书长胡汉民与陆军部总长黄兴是孙中山的左膀右臂。

临时大总统办公室与秘书处之间的庭院,临时大总统办公室与秘书处之间的庭院,两边对称的龙柏为当年所植。2011年纪念辛亥革命百年之际,庭院扩建为中山广场,并立有孙中山先生坐像。



1928年11月,国民政府参谋本部系成立。卢沟桥事变后隶属于军事委员会,国府还都后回归行政院军政部,19466月改为国防部参谋本部。1935年,参谋本部办公楼建成,这两幢二层1200多平方米的青砖小楼,现辟为“孙中山与南京临时政府史料展”。

2003年,将周边零散房屋拆除后挖掘建成“博爱湖”,位于参谋本部办公楼北面,附近种有绿化植被,供人们休息小憩。这条轴线目前以展现孙中山为主题。另据《白下琐言》记载:“督署箭道(关帝)庙,亦总督致祭”,2002年,“关帝圣庙重修”及“助工题名”两碑出土,说明督署西部在清初有关帝庙。

2、西二轴线

这条轴线由太平湖及周边建筑、总统府图书馆楼、游客餐厅组成。

太平湖是西花园的中心,原是通向杨吴城壕的池塘小溪,后经多次开凿,呈东西对称、北窄南阔的瓶形,周长五百余米。东榭西楼,北阁南舫,不对称地围湖而建。

忘飞阁水榭,建在太平湖东驳岸,三面临水。相传有飞鸟栖息屋顶,自怜水中倒影,恋而忘飞。两层的夕佳楼三面临水,与水榭隔湖而望,每当夕阳西下,晚霞余辉光洒满楼,是观赏园中美景的绝佳之处。不系舟石舫是总统府大院最早的遗留建筑,1750年代两江总督尹继善为“迎接圣驾”,将总督署西花园改为行宫花园,改建石舫,“不系舟”为乾隆亲赐而名。漪澜阁立于水中,左右只有石桥与岸相连。太平天国机密房选址于此。1930年代初为高级参谋室。



西花园建筑充满着浓郁的民族气息,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勾勒出一幅极美的江南园林画卷。细微之处更见古代建筑的精巧,南北风格的彩绘艺术扬长避短、各显神通。

1929年,总统府图书馆楼建成。它位于太平湖北端,初参谋本部办公楼,后为国民政府文官处图书馆。其后平房为档案室,后辟为职工宿舍,现改建为游客餐厅。

3、西三轴线

这条轴线由主计处办公楼、桐音馆、花厅、观戏台及孙中山起居室组成。

主计处办公楼为二层“回字形”楼房,建于1935年,原址曾有四排平房。此楼后作为军令部、参谋本部、首都卫戍司令部办公用房。建国后其与西部建筑均属军事管理区。东部通道口的水磨石地砖花饰精美,“长城建筑事务所设计”、“上海顺源营造厂承造”字样仍清晰可见。

桐音馆掩于数棵青桐之中,每逢秋风瑟瑟、风雨飘飘之时,发出风击雨打桐叶的声音,就像丝竹演奏音乐一样,古朴典雅,意境悠长。桐音馆与花厅间的假山系多次垒建而成,高低起伏、蜿蜒曲折。花厅、观戏台及其东部长方廊均为晚清建筑。民国初年,孙中山曾在此议事、会客,其后用于诗会、堂会,国民政府时期为军务局办公处。

孙中山起居室在晚清时期是供内眷家人居住。孙中山在此居住时,其前面的平房为厨房之用。

 

4、西四轴线

主要由贵宾休息室、礼堂、四小院组成。

贵宾休息室的中式院落是民国时期医务室用房,解放后为办公用房。2010年改建贵宾休息室时,在地基中发现清两江总督、太平天国、中华民国时期的建筑地基层,同时还出土了被焚烧痕迹壁画纹饰。

1930年,建成“中西合璧”的礼堂。系卢树森设计,原址的督署西暖阁拆除后,新建的礼堂多次改建,向南一直扩建成到天井,国民政府许多重要活动都在此举行。

四小院由三排平房与一幢两层小楼组成。民国时期先后为典礼局、印铸局用房。

5、中轴线

这是总统府建筑群的主轴线,由门楼、大堂、二堂、八字厅、会客厅、麒麟门、政务局楼、子超楼组成,将“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体现得淋漓尽致。



1929年,门楼建成。姚彬设计,原址是太平天国天朝宫殿的真神荣光门、清两江总督署以及旧督军署大门。在这典型的古罗马建筑风格门楼前,保留了督署前石狮,并加建照壁。2003年,因长江路拓宽照壁被拆除。

总统府大门与大堂间的广场由水泥条石铺成,有些柱础规律地掩于条石下。东、西朝房依旧保持清代建筑的风格,东朝房曾为督署的吏、户、礼三科,西朝房曾为兵、刑、工三科。民国时期是卫士室。

大堂建于太平天国荣光大殿原址,红柱灰瓦、方砖铺地的。现在大堂正中悬挂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横匾,东、西侧边门上端依然刻有民国初年刻成的,“清峙”、“琼树”、“飞黄”、“璇 ”的四组匾额。



大堂后有东、西厢房各一,其后由封闭的西式通体方格毛玻璃封闭穿堂与二堂相连。穿堂东面是一清代小四合院,西面则是大礼堂。

二堂位置是洪秀全处理军国大事的“真神天父殿”,内有四根粗壮红柱,拱形的北门上部是空格窗,天棚、四壁、屋顶、门窗皆为木结构,加上重檐青瓦,就在这粗看是标准中式建筑的二堂北面外部,竟是典型的西式风格,硕大的拱形门上嵌有拱心石,并饰以西式花纹。中轴线的前半部分以中式为主,后半部分则以西式居多。

二堂北面的西式拱门外廊与东、西建筑相连,正北的敞开式穿堂与一座西式平房相连,两侧是西式围栏,圆柱已改变为方柱。平房造型与西花厅相似,门前的五级彩色石子台阶呈“八”字状展开,此处形象地称为“八字厅”,是主官送宾客经常留影的地方。

1917年,时任副总统的冯国璋任,在一次大火之后新建这幢由“八字厅”通入的平房,这里后来作为国民政府的内、外宾会客室。平房后又是一“ 中西合璧”的开放式长廊。地面上的彩色磨石上花纹至今鲜亮如新。

长廊中有一樘极具中国传统的红色双扉木门,至今仍用门臼开启,名曰“麒麟门”。真正的麒麟门早在二十世纪50年代初已拆除,位于现在红门以北两、三米处。现在地上还有“建康营造厂制”、“民国二十四年”的字迹。长廊东、西两边所通平房都有拱门外廊。



1925年,长廊后的两层西式楼房建成,此楼在子超楼建毕前是总统府内的最好办公楼,曾作为文官处办公楼,后来是国民政府的政务局办公楼。

位于中轴线最北端的子超楼,系虞炳烈设计,1935年由鲁创营造厂建成,原址曾是一排平房。子超楼巧妙地运用前高后低的地势,从南面看不到底楼。二楼两边通西式长廊分别向北用东西延伸。

6、东一轴线

主要由东部诸小院、东湖及文官处宿舍楼组成。

东厢房及相连小院辟为“清两江总督文物史料展”,复原了两江总督大堂、花厅等场景。大堂后东面的清代小院辟为“太平天国与天朝宫殿文物史料陈列”,复原了天王宝座、天王书房、枢密室、娘娘宫等场景。两展用房系清末建成,可分为数个中式庭院。民国时期,此处为总务局办公用房。

东湖系2003年拆除原址建筑挖掘而成。这里在1930年代初建有礼堂、餐厅及职员宿舍。



7、东二轴线

主要由六排平房组成。

这里原有十排平房,在太平天国及督署时期为马厩,民国时期先后为印铸局工厂、国府军乐队、警卫队、交通队、清洁队及参军处、主计处宿舍。

2003年,整体规划拆除四排平房,余下的六排平房,四排做为“晚清与民国”展览用房,另外两排复原了“马厩”和“民国军乐队”的场景,平房周围是大面积的绿化。

 

8、东三轴线

主要由陶林二公祠、行政院南、北楼及北门组成。

陶林二公祠原址在长江东街4号(现属江苏美术馆新馆范围),2007年整体移建于总统府东苑。陶澍、林则徐为两江地区的行政长官,可谓之为一方“土地”,加上西花园的关帝庙,如此布局,也对应了清代衙署东西两路各有土地庙、关帝庙的惯例。

1930年代初,东苑的北部是行政院用地,南部为参军处用地。行政院原来只有建于二十年代的北楼一座、礼堂一所及职役宿舍各数十间,因事务不断增加,办公场所显得不足。于1933年呈准国民政府,将参军处与行政院毗连的一块地面(参军处清洁队、国府音乐队等房屋用地)划归行政院新建办公楼。



行政院北楼1928年建成,为二层混凝土建筑,两边向南伸展,呈“凹”形。中间屋顶为尖形,两边则为平台。行政院南楼由建外交部大楼的建筑师赵深设计,为西式两层楼房,19346月建成。行政院北、南楼的防空洞均在底层地下。防空设施也是当时特定战时民国建筑的一个特色。

行政院北门其实并不是面朝正北,而是略微偏东,准确的说是面朝东北,这在风水上是仅次于东南的好方位。俗话说衙门八字朝南开,而行政院正门朝北,是当时局限所致。国民政府、参谋本部正门向南,占据了国府马路(今长江路)以北的全部区域,而东面东箭道上的那条贯穿市内的铁路,限制了办公区域的向东和向北扩展。尊为五院之首的行政院,为了毗近国民政府办公,只好被安置于东北一隅。东箭道的道路毕竟不如国府马路宽畅,车辆往来有所不便,于是不久,在大门以东不远的东墙就又开了东门。



总统府大院原占地4320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815平方米,其中清代与民国建筑约70余栋,建筑面积达17338平方米,建国后一直用于机关办公,受到了较好保护。1956年,“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室”被核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 “天平天国天王府遗址”被核定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办公机关相继搬出后,南京中国近代史博物馆筹建,先后向东、西、北扩建,并入民国时期的行政院、参谋本部、主计处等区域,建筑群面积增至近9万平方米,2003年全面对外开放。20135月,总统府建筑群以“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及南京国民政府建筑遗存(19121949年)”名称,被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文刊于《江苏地方志》,摘收于《南京地标——风雨沧桑总统府》,图文来源微信公众号:NJHFHHH,在旅行中感触历史)

相关文章
首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