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人类需要合作
人民日报2020-02-15
大字

1月23日以来,我和我的家人,以及其他近900万人一同留守武汉。疫情面前,当德国驻华使馆邀请我们一家离开时,我们很感激,也曾动过心,但最终我们决定留在武汉。为什么这样做?原因很简单,因为武汉是我们生活了10多年的家乡,我的两个孩子都出生于此,我们不会离开我们的家。家的感受不是用一本护照能够形容的,而是需要用心灵来体会的。

武汉的疫情防控措施虽然使得市民生活有些困难,但也让我们在家感到更加安全。科学研究表明,在疫情中,没有明显症状的感染者也有一定的传播力,因此需要建立严格的隔离体系。所有这些措施都是必要的。

身处武汉,外界有很多问题等待着解答。可能不少人觉得这里的情况像灾难大片,事实恰恰相反,我们的生活很平静。我们待在家中并尽量避免外出,在必要的情况下去采购生活物资。虽然我家附近的小商店不是每家都营业,但只要开门的都供应着充足的新鲜蔬菜、水果和肉类产品。我们没有挨饿,而且有足够的口罩用于外出时自我防护。这里的危机管理工作做得很好,一直深入到基层,使细节问题都能得到解决。例如,对于老人、病人等行动不便者,当地社区正在提供食品采购和配送服务。这是一种我无法想象的组织动员能力。

还有一件事情我无法想象,那就是面对这场疫情,一些国家的媒体和政客正在释放种族主义情绪,对此我深感悲哀。作为德国人,我们知道这种情绪会导致什么后果。当下,我们需要做的是用科学的方法来对抗疫情。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的,所有措施都以科学和全球认可的最佳实践为基础。科学的发展始终基于合作而非孤立,在一个科学思想自由交流的开放环境中,科学水平将得到更快的发展。中国的科学水平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许多顶尖的专家都在中国,这本身就是加大科学合作与投入的结果,也是一个向科学和进步敞开大门的社会应该取得的发展成果。

面对疫情,合作对每个国家都有利。这不仅是科学,也是基础教育所蕴含的简单道理。我希望所有人能以清醒的头脑作出理性的反应,我们不应该让情绪占据上风,而应该进一步张开臂膀,不断加强科学和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无论如何,病魔终将被科学、教育和人类合作所击败。(作者/蒂莫·巴尔茨 为武汉大学德籍教授  来源:人民日报)  

相关文章
首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