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曾经是全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地位超乎你的想象!
南京黄飞鸿专栏2020-02-23
大字

 

江苏创新网讯  武汉自古便是九省通衢的要地,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签订的《中英天津条约》,明确汉口为通商口岸,至此汉口开埠,外国列强纷至沓来,建码头,开航线。当时,汉口港在全国吞吐量居第三位。

 

 

洋务运动兴起后,以李鸿章、张之洞等为代表开始兴办近代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1890年张之洞在汉阳大别山(今武汉市龟山)开始动工兴建湖北铁厂。同年517日,张之洞致电李鸿章,决定开办大冶铁矿。1893年初,大冶铁矿基建工程完竣。

同年9月标志着中国近代钢铁企业诞生的汉阳铁厂亦竣工投产。1908年,时任经理盛宣怀奏请清廷批准,合并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正式成立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堪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当时中国工业就是零,工业中心才是经济中心,所以说武汉当时是中国的政治与经济中心。

 

辛亥革命前夕,该公司员工7000多人,年产钢近7万吨、铁矿50万吨、煤60万吨,占清政府全年钢产量90%以上。盛宣怀接办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后多次向日商借款,因无力偿还,日商的借款后来都变成了投资,1911年起汉冶萍公司为日商控制,抗日战争胜利才由国民政府接收。

武汉面积之大,为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合一。空中俯瞰,传统的深宅大院,紧紧挨在一起,直达江边,高大的烟囱耸立其间,就是张之洞主持修建的汉阳铁厂了。

 

汉口的大街两边,一边是气势恢宏的欧式临街大楼,两边裙楼拱卫中间的高楼,楼顶处有大长城字样的霓虹灯,底层店铺均搭建了遮阳棚,以防暴晒,裙楼上有甲子大旅馆招牌,大街中心有小轿车驶过,两旁人力车和行人,秩序井然,舞场歌舞升平。

孙中山在同盟会成立后,对国内形势和重要城市的进行了分析:攻占北京固然可以达到擒王斩首、一呼百应的效果,但难度却是相当大的;孙中山在武汉和南京之间,明显更倾向于武汉,攻占后也能起到召领全国的作用,而南京则需上下游的联动;而广州则是较为可行的革命根据地。可见,如果仅仅从攻占后的效果而言,北京居首,武汉第二,可见孙中山对在武汉发动起义的重视和期盼。

 

 

191110月,辛亥革命成功,民国开创,武汉的地位更加提升,一度成为首都的备选。北洋政府时期到1926年底广州国民政府迁都武汉,全国各地被军阀割据时,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战略、地理、影响力中心,武汉的地位无可替代。宁汉合流后,武汉依然保持着璀璨辉煌。

汉正街在民国初期有天下第一街之称,并以此确立了武汉经济中心的地位,辛亥确定了武汉政治与文化中心的地位,汉阳铁厂确定了武汉工业中心的地位,而上海当时只以列强的贸易中转站而确立了商贸物流中心的地位。

 

 

民国时期的武汉,以其独特政治、地理、文化、经济、战略、交通及影响力等地位,一度成为全国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

昔日的风采仍保持着!(图文来源:微信公众号NJHFHHH,在旅行中感触历史)

相关文章
首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