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写下名篇《金陵怀古》,却为何被苏轼骂了这三个字?
南京黄飞鸿专栏2020-02-23
大字

江苏创新网讯  王安石生于1021年,字介甫,号半山,汉族,江西人。19岁开始在孔庙学宫学习,手不释卷,孜孜以求,是学宫的优等学生,1042年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鼎。”反映了他的一生追求。

1069至1085年间,王安石两度拜相,主持变法,受到大地主阶级等守旧派的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阻力重重,与另一位同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因政见不同产生矛盾。王安石三任江宁知府,并且多次来到南京孔庙考察,在乌衣巷作《桂枝香*金陵怀古》。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⒄,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此词通过对金陵(今江苏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上阕写登临金陵故都之所见。“澄江”“翠峰”“征帆”“斜阳”“酒旗”“西风”“云淡”“鹭起”,依次勾勒水、陆、空的雄浑场面,境界苍凉。下阕写在金陵之所想。“蓬”字作转折,今昔对比,时空交错,虚实相生,对历史和现实,表达出深沉的抑郁和沉重的叹息。全词情景交融,境界雄浑阔大,风格沉郁悲壮,把壮丽的景色和历史内容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格,堪称名篇。

其中有“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之句。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语出 杜牧 《台城曲》:“门外 韩擒虎 ,楼头 张丽华 。”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统兵伐陈,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陈后主、张丽华被韩俘获,陈亡于隋。门,指朱雀门。楼,指结绮阁。

正在黄州谪居的苏轼读到这首词时,也被此词所打动,说道:“此老乃野狐精也”。一般人会觉得苏轼骂王安石“野狐精”,其实“野狐精”出于禅宗,原指不识正法的旁门歪道,但也可以用来赞叹不拘常规。意谓王安石已经修炼至化境。苏轼此言听上去是在“骂”,其实是由衷的赞美之词、“羡服之语”。

关于王、苏两人交恶的原因,主要还是政见相左。两人私谊还是心怀天下,坦荡待人的。1085年,宋神宗去世,王安石退居南京(时称江宁),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王安石在南京病逝。

1093年,北宋恢复祖宗旧制,后虽重新起用变法派,但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更加激烈,新法已成为各派系倾轧的工具。从此北宋王朝进入了党争的泥沼,终至疆土被侵,被逼南迁至江南一隅。(本文改编自陈宁骏、欣辰编著《解读夫子庙》,图文来源:微信公众号NJHFHHH,在旅行中感触历史)


相关文章
首页 回顶部